華雨集第五冊-九、讀『中國歷代佛教書畫精粹』後

九、讀『中國歷代佛教書畫精粹』後

佛光山文化服務處,寄來『佛光學報』與『中國歷代佛教書畫精粹』第一集。閑來翻閱『佛教書畫精粹』,覺得在選材與印刷上,都相當的好。但有關書畫的說明,有幾則是有修改必要的,例如:

五頁,說明作「元劉貫道:佛像」。這幅畫,有三個人;松樹下有虎伏在地上;地下的大石上,寫一「佛」字。這幅畫,無疑是禪宗所傳說的,「四祖道信牛頭山化法融」的故事(可檢讀『傳燈錄』)。頭上有圓光,右手指著石上佛字的,是道信;對立的是法融;在旁手拿禪杖的,應該是四祖的侍者。這是禪宗祖師畫,不能說是「佛像」。

廿一頁,說明作「觀音佛像」。在佛教中,佛與菩薩是有分別的,這應該是「觀音菩薩像」。

廿八、廿九頁,說明作「百佛來朝」。這是一句不通的話,佛是至高無上的聖者,怎麼可說「來朝」?來朝見誰呀!這幅畫,並無「朝」見形跡,只是幾位梵僧在一起而已。不過刊出的只是「部分」,不知全圖的內容如何?

卅八頁,蘇東坡應是「蘇軾」,說明作「蘇軼」,可能是校對的錯誤。

七九頁,高雄市楠梓區禪海寺所藏的,是一筆寫成的草書「龍」字。說明作「千年前唐代普陀山第七代高僧智德大師墨寶」。這是有問題的!普陀山是梁貞明年間,慧鍔祖師開山的。在唐代,這裏還是外海漁島,那裏有第七代高僧?這是與佛教史明顯抵觸的。這位「普陀山智德」,是近代人。民國二十二年到二十五年冬,我在普陀佛頂山慧濟寺閱藏經時,就與他同住在閱藏樓。他是太湖東洞庭人。曾經擔任普陀的全山知眾;後來任慧濟寺的首座,在閱藏樓閱藏。他有商務印書館影印的『續藏經』;在影印『續藏經』的請經名單中,就有普陀山智德的名字。那時,智首座已經六十多歲,還非常健壯。我聽他說起:在民國(十五──二十)年間,普陀山大乘禪院的監院,名了×(忘了)。為了修建大殿,到台灣來籌款。當時,約智首座同來。智首座為人寫字,也畫幾筆蘭竹,與人結緣,以幫助籌款的進行。這幅一筆龍字,一定是那時寫的,所以保留在台灣。抗戰勝利,我回到普陀,問起智首座,知道早已離去,在江蘇東海,住持一個有名的道場(可能是雲臺山)。現在台灣的煮雲法師,勝利後也住過佛頂山的閱藏樓,不知聽人說起這位智首座沒有?我想,憑紙張與書法,是近代還是古代,行家是一望而可以看出來的。

上面這幾則說明,似乎都有問題,特別是第七九頁。佛教太衰了,一般人──藝術家也不例外,對佛教的佛、菩薩、羅漢,往往不能明確的辨別,只是隨意稱呼。我覺得,這部選集也許還要再版,最好能修正一下,那就更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