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第二項 部派的統系

第二項 部派的統系

部派的分立,雖有不同的因緣,但多少與教義的見解有關。所以部派的分立,與論書的成立及不同發展,是有密切關係的。說到部派的分立,古代傳來的分派系譜,異說極多。我國一向是依『異部宗輪論』所說的。但這是說一切有部的傳說,雜有宗派的成見,不能視為定論。我以前有過一項論斷(1);近見塚本啟祥氏所作的詳細比較,最後推定(2),也大致相合。關於部派分立的詳情,想另為論究,這裏只直述我的推定。

佛法初分為大眾部與上座部,為一切部派的本部,這是一切傳說所共同的。上座部又分為(上座)分別說部,及(分別說部脫出以後的)上座部。這樣,大眾部,上座部,分別說部,成為三大部,這是大眾部的傳說(3)。三大部中的上座部,就是(分別說部脫出以後的)先上座部(Pūrvasthavira),又分出二部,說一切有部與犢子部。這樣,大眾部,(上座)分別說部,說一切有部,犢子部──四部,就與印度晚期所傳,聲聞學派四大綱的傳說相合(4)。說一切有部與犢子部分化以後,「先上座部」移住雪山,轉名雪山部,成為微弱的小部派。這二部、三部、四部的分化過程,相信是最近於史實的。【圖片

                ┌─犢子部──Vātsīputrīya
          ┌─上座部─┤ (雪山部)
    ┌─上座部─┤     └─說一切有部Sarvāstivādin
 佛法─┤     └─(上座)分別說部───Vibhajyavādin
    └─大眾部──────────────Mahāsāṃghika

聲聞部派,一向傳為十八部,或本末二十部。這是部派分化到某一階段,而為佛教界公認的部派。其實,以後還有分立;已經成立的部派,或轉而微弱,甚至在佛教中消失了。所以,部派實在是不能拘定於十八或二十的。現在依四大部為綱,略攝部派的統系如下:【圖片

   說一切有部──說轉部Saṃkrāntivādin──說經部Sūtravādin
       ┌──正量部Saṃmatīya
   犢子部─┤  法上部Dharmottarīya
       │  賢冑部Bhadrayānīya
       └──密林山部Ṣaṇṇagarika

        ┌─化地部Mahīśāsaka
   分別說部─┤ 法藏部Dharmaguptaka
        │ 迦葉部Kāśyapīya
        └─(赤)銅鍱部Tāmraśāṭīya
        ┌─(一說部Ekavyāvahārika
        │ (說出世部Lokottaravādin
   大眾部──┤          ┌─多聞部Bahuśrutīya
        │ (雞胤部Kukkuṭika─┤
        │          └─說假部Prajñaptivādin
        │
        │          ┌──東山部Pūrvaśaila
        └─(制多部Caitya──┤
                  └──西山部Aparaśaila

註解:

[註 4.001]拙作『印度之佛教』(民國三十二年刊本‧七一──八五)。

[註 4.002]塚本啟祥『初期佛教教團史之研究』(四一三──四四九)。

[註 4.003]Bhavya『異部精釋』第二說(寺本婉雅譯Tāranātha『印度佛教史』三七六)。

[註 4.004]『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大正五四‧二〇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