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第三節 大瑜伽師僧伽羅叉

第三節 大瑜伽師僧伽羅叉

第一項 初期的大瑜伽師

瑜伽yoga,是相應或契合的意思。寬泛的說,凡修止觀相應的,身心、心境或理智相契合的,都可說是瑜伽。從身心的修持中,實現相應或契合的特殊經驗者,名為瑜伽師。佛陀的時代,重於禪。「專精禪思」,是佛弟子的日常行持。但到『大毘婆沙論』時代,或更早些,瑜伽與瑜伽師,已為佛教界通用的名詞了。

瑜伽與瑜伽師,傳來中國,一向泛稱之為禪與禪師。上面曾說到,初期傳入中國的禪學,屬於說一切有部中,譬喻系的禪──瑜伽。其中最傑出的,是大瑜伽師僧伽羅叉Saṃgharakṣa的禪觀。僧伽羅叉,或作僧伽羅剎,譯義為眾護。這位大瑜伽師的著作,主要為『修行道地經』,西晉竺法護Dharmarakṣa(西元二八四)全譯為八卷。早在漢末(西元一六〇頃),安世高略譯為一卷,名(大)『道地經』。又有『道地經中要語章』,又名『小道地經』,或以為是漢支曜譯的。西元四〇三年頃,鳩摩羅什Kumārajīva集出『坐禪三昧經』三卷,磧沙藏本誤作僧伽羅叉造。但也確乎含有僧伽羅叉禪經的成分。如『出三藏記集』卷九「關中出禪經序」(大正五五‧六五上)說:

「蒙鈔撰眾禪要,得此三卷。……其中五門,是婆須蜜,僧伽羅叉,漚波崛,僧伽斯那,勒比丘,馬鳴,羅陀禪要之中,鈔集之所出也。……初觀淫恚癡相及其三門,皆僧伽羅叉之所撰也」。

僧伽羅叉的禪集,從西元二世紀起,到五世紀初,不斷的傳譯來中國,可見僧伽羅叉的禪風,在西方是非常盛行的了。安世高從安息Arsaces來;鳩摩羅什曾到罽賓去修學;傳譯『僧伽羅剎所集(佛行)經』的僧伽跋澄Saṃghabhūti,也是罽賓比丘。僧伽羅叉的禪集與著作,在罽賓、安息一帶,流行得非常悠久。雖然阿毘達磨論師──毘婆沙師沒有說到他,但僧伽羅叉,確是說一切有部中,初期的大瑜伽師。

道安從罽賓學者得來的消息(西元四世紀末),僧伽羅叉是一位不可思議的菩薩,如『僧伽羅剎(所集)經序』(大正五五‧七一中)說:

「僧伽羅剎者,須賴國人也。佛去世後七百年,生此國,出家學道,遊教諸邦。至揵陀越土,甄陀罽貳王師焉。高明絕世,多所述作。……傳其將終:我若立根得力大士誠不虛者,立斯樹下,手援其葉而棄此身。使那羅延力大象之勢,無能移余如毛髮也。正使就耶維者,當不燋此葉。……尋升兜術,與彌勒大士,高談彼宮。將補佛處,賢劫第八」。

道安所作『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序』(大正二八‧七二一上)也說:

「如彈指頃,(婆須蜜)神升兜術;彌妒路,彌妒路刀(尸)利,及僧伽羅剎,適彼天宮。斯二三君子,皆次補處人也。……僧伽羅剎者,柔仁佛也」。

僧伽羅叉是須賴國人。須賴,就是『大唐西域記』的蘇刺侘國Saurāṣṭra。西臨大海,一向是出海貿易的海港。他遊化到揵陀越Gandhāvatī,就是揵陀羅Gandhāra。從他的禪學與著作,為北方佛教所奉行來說,遊化揵陀越,這應該是可信的。他是禪者,富於宗教情緒的教化者,與馬鳴Aśvaghoṣa、鳩摩羅陀Kumāralāta們的作風相近;當然,僧伽羅叉是更重於禪的。傳說的:「立斯樹下,手援其葉而棄此身」,活像中國禪者「坐亡立脫」的模樣。

說到僧伽羅叉的時代,比婆須蜜Vasumitra菩薩,多少遲一些。如覺賢Buddhabhadra所譯的『達磨多羅禪經』,敘述禪者的傳承時,列僧伽羅叉於婆須蜜以後,如『經』卷上(大正一五‧三〇一下)說:

「佛滅度後,尊者大迦葉,尊者阿難,尊者末田地,尊者舍那婆斯,尊者優波崛,尊者婆須蜜,尊者僧伽羅叉,……諸持法者,以此慧燈,次第傳授」。

僧叡的禪經序,也以婆須蜜,僧伽羅叉為次第(1)。『薩婆多部記』:婆須蜜菩薩與僧伽羅叉的位次,是這樣的(2)圖片

 ┌───────┐        ┌─────┐
 │舊     記│        │齊公寺所傳│
 └───────┘        └─────┘
 七、迦旃延羅漢          五、迦旃延菩薩
 八、婆須蜜菩薩          六、婆須蜜菩薩
 二三、彌帝麗尸利羅漢       一九、沙帝貝尸利
 二九、僧伽羅叉菩薩        二六、眾護

據此,婆須蜜菩薩的時代比較早,而彌帝麗尸利Mitraśrī與僧伽羅剎,出於馬鳴與龍樹Nāgārjuna之間(依鳩摩羅什禪師的傳承,僧伽羅叉是早於馬鳴的)。據古代道安的傳說,是這樣:彌妒路………………………………(賢劫)第五彌勒佛婆須蜜…………………………………………第六師子(月)佛彌妒路尸利……………………………………第七光燄佛僧伽羅叉………………………………………第八柔仁佛

僧伽羅叉,應比婆須蜜菩薩遲些。但所著的『修行道地經』,西元一六〇頃,已傳來中國,而且已經過改編。所以,不能遲於西元一世紀。傳說與甄陀罽貳王──迦膩色迦王Kaniṣka同時,為王所尊信,也只是傳說而已。

註解:

[註 74.001]『出三藏記集』卷九(大正五五‧六五上)。

[註 74.002]『出三藏記集』卷一二(大正五五‧八九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