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廣五蘊論講記-(2)睡眠

(2)睡眠

云何睡眠?謂不自在轉,昧略為性。不自在者,謂令心等不自在轉,是癡之分。又此自性不自在故,令心、心法極成昧略,此善、不善及無記性。能與過失所依為業。

這個「睡眠」,不是睡覺,是一種心所法,一種能夠使我們睡覺的心理作用,並不是糊糊塗塗睡覺就叫做「睡眠」。「昧」就是不明白,「略」是簡略。比方我們普通對事情分得清清楚楚,到了那個時候,迷迷糊糊不清楚了,心慢慢慢慢昧略,慢慢慢慢自然就睡覺了。

「不自在者,謂令心等不自在轉,是癡之分。」「心等」,這個「等」是我們的身體,就是能夠使我們的心、使我們的身,都不能自在。比方我要看書,坐在那裡卻打瞌睡了,就不自在了。你想要這樣,身、心都不聽招呼了,自己不能做主了,這叫不自在。為什麼呢?裡面的睡眠心所發了。

當然,在我們平常講,那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太疲勞了、太倦了,到了那個時候,撐不了,要睡覺了、要休息了。其實,也不一定這樣的。有的人身體好得很、精神好得很,他並不一定是身體怎麼樣的疲倦到動不來。可是,天天這個時候睡覺,到了睡覺的時候,眼睛一閉,這一種睡眠心所漸漸漸漸開始活動了,一活動的話,就愈來愈迷糊,迷糊迷糊就睡著了。他並不一定是疲倦了要睡覺,是到了那個時候,睡覺成了一種習慣一樣。其實,如果不睡覺,還不是一樣在那裡跑,所以不一定是因為疲倦。當然,或者是疲倦引起的,或者不是疲倦,是一種習慣,到了那個時候去睡了。去睡的時候,眼睛一閉,慢慢慢慢,他不會想得很清楚了,這叫「昧略」。睡眠心所「令心等不自在轉」,也是種愚癡的一分。

「又此自性不自在故,令心、心法,極成昧略。」睡眠心所使身心不自在,所以使我們這個心、心所法非常的闇昧、不明瞭,不能細細的去瞭解了,就慢慢慢慢睡了。「此善、不善及無記性。」睡眠心所也有善的,也有不善的,也有無所謂善不善的無記。睡了以後,在睡眠當中,我們心還在活動,就做夢了。夢中如果是還記得念佛,看到佛菩薩,這個就是好的。如果做了夢昏昏沈沈的,在夢裡盡做壞事情,當然就是不善的。其他無所謂善不善的,就是無記,所以睡眠心所通善、不善、無記。

睡眠心所雖然是通善、不善、無記性,可是「能與過失所依為業。」過失可以依此而起的,什麼道理呢?睡眠本來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好,但一直睡下去的話,起身起得太遲了,原本每天這個時候起來做功課,結果做功課都忘了,那不就是睡眠引起的過失了?甚至於應該做的事情都忘了,這種種的,所以睡眠也會引起過失。佛時常在很多地方警覺我們睡眠,但也不是叫我們不睡覺,而是要警覺,到了一定的時間,就要醒來。所以,想要睡眠的時候,作光明想,這樣子睡著的話,非常之警覺,到了那個時候一定就會醒來了,免得引起種種的過失,耽誤了正當的事情。

即便不講佛法的事情,世間上的事情就有因為睡覺出了問題的。比方明天幾點鐘搭什麼車,到那裡去辦個什麼事情,那邊約好了幾點鐘。好了,一睡睡過頭了,不得了,錯過了時間,跑到那裡已經來不及了。諸如此類的,引起種種問題,引起過失。當然,佛法上的修行也是一樣的。

惡作、睡眠都是「不定心所」,是善或是不善,不一定的,必須看當時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