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shch 的部落格

印順導師基金會二OOO年佛法度假營側記

印順導師基金會二OOO年佛法度假營側記

                                                                                       呂勝強

緣  起

敬致楊惠南教授──對「《維摩經》十三階道次第」之探討

敬致楊惠南教授──對「《維摩經》十三階道次第」之探討

                                                              呂勝強

(此為請教楊惠南教授有關「《維摩經》十三階道次第與環保思想」的私人信函,感謝楊老師同意刊載)

    楊惠南教授於一九九四年在《當代》第一O四期發表〈當代臺灣佛教環保理念的省思──以「預約人間淨土」和「心靈環保」為例〉乙文,援引「中觀學派」「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之「性空緣起論」及「瑜伽行派」「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之「阿賴耶識緣起論」,提出「心境平等」的理念,對臺灣佛教界的環保工作,進行理論上的反思。其指出:重「心」輕「境」的環保理論,乃是(慈濟功德會)「預約人間淨土」和(法鼓山)「心靈環保」之所以有所偏頗、值得商榷的原因。

《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序

《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序

                                                                                        呂勝強

    印度這個文明古國,雖然一向不重視歷史的記錄,但是根據佛教經論等文獻資料的考察,過去約一千七百年的佛教歷史軌跡,已漸漸明白的呈現出來。它陳述了歷代聖賢佛弟子們,為教為法的光輝事跡,也顯示印度佛教受到本土其他宗教及外來文化之激盪所產生的流變;同時,更深深影響世界性佛教的發展。

《中阿含經十二選》評介

《中阿含經十二選》評介

                                                                                         呂勝強

    在近代的文獻中,有關《中阿含經》法義方面的研究專書並不多,個人所知道的,有楊郁文老師主編的《佛光阿含藏‧中阿含經》,它是以題解的方式將《中阿含經》作概要的介紹,並將《中阿含》全數二百二十二部經逐一作簡要的經義導讀,並將各經加以註釋。除此之外,則僅有印順導師在《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二書中,把《中阿含》作有系統的綜合研究及法義上的精密探討。二位大德,同樣均是透過北傳《中阿含》與南傳《中部經》等《尼柯耶》的比照對勘,而得到的研究成果。它們都是研讀《中阿含經》重要的參考資料。

《雜阿含經二十選》序

《雜阿含經二十選》序

                                                                                     呂勝強

    《雜阿含經二十選》修訂本的出書因緣,我們看到一個無我互動下成就的歷程,可以作為真實學佛者在平淡、孤寂、堅毅中,修習佛法的見證,值得把它報告出來,與有心學佛的朋友參考、共勉,並感恩三寶加被。

基督教友人林金炎先生(一光長者知交)小傳

基督教友人林金炎先生(一光長者知交)小傳

                                                                                       呂勝強

      李一光長者曾與其至交林金炎先生(年少時他們投筆從戎,一起到台灣來)論辯「佛耶之不同」,長者將之輯為「給一位基督教好友的信」乙文,刊載於一九六九年第四二六號及四二七號(佛光山)《覺世旬刊》,文前寫道:「林兄弟:每星期日我們能在一起討論,這真是一件愉快的事。可是每次都沒有記錄下來,有時不免舊話重提,浪費時間,你我都是無益。所以這次把上星期你在《真理之光》、《向智識份子介紹佛教》兩書中用紅字註在書上的問題,解答於後,並且希望你能反駁。」

懷念一光長者(《東塔集》序)

懷念一光長者(《東塔集》序)

                                                                                           呂勝強

      去年冬天,一光長者將其大作《什麼是佛法的正法》編輯完成後,即急於將該書早日付梓,其中原因乃是:海外的老父(八十八歲),為此書之封面作畫並題字;此中蘊涵著他們父子暌違了三十多年的離愁,這對於孑然獨居孤島的長者而言,是彌足珍貴的!

      一光長者(與家父同年)與筆者(及筆者二哥)乃忘年之交,記得年初長者曾對我說:「這樣的身子,不知能否再有新著問世?」書成之後,他忙於把新書郵寄給讀者們,勞累之餘,疏於身體的調理,加之感冒的侵襲,致引發肺病夙疾,終於不治而往生,世壽六十有五。佛法雖言:「世間危脆,無常法爾」,然而對於這麼一位平實長者的驟逝,不能不使我深覺傷感與懷念。

《什麼是佛法的正法》序

《什麼是佛法的正法》序

                                                                                         呂勝強

      李一光長者,浙江樂清縣人,弱冠就讀於廈門大學電機系,後因國難而輟學。民國四十九年,以病痛因緣,引發了夙昔善緣──故鄉「東塔」下暮鼓晨鐘的懷念,老僧灑脫自在的嚮往,終皈依三寶。初篤修淨土,近十年來則歸心於「六祖之禪」,其於《金剛經》及《六祖壇經》,頗有研究,曾出書多種採論深究之;如「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禪味」及「世間覺」等。邇來,又收集其他近年來發表於《中國佛教》及《普門》等佛刊之文章,輯為一冊,題名為《什麼是佛法的正法》總攝其對於一切佛法之看法。長者不以末學之淺陋,囑咐寫一篇序文,實在不敢承擔,謹於敬讀其大作後,略抒一二感想,權充為本書之概介,貢獻給讀者,並就教於高明。

參加「新雨在台灣十年回顧與展望」發言

參加「新雨在台灣十年回顧與展望」發言

                                                              呂勝強

明法比丘:

    今天我們所舉辦的是「新雨在台灣十年」的回顧與展望,這次的法會籌備有點倉促,起初是在一九九七年十一月時,想到轉眼新雨在台灣已十年,想辦個對於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一個檢討。新雨過去是從台北(一九八八年一月)開始發展……今天除了高雄呂勝強居士,沒有其他外縣市的人來參與(按:稍後有五位由外地來)……新雨在台灣十年所展現的成績是相當有限的,但它所推廣的原始佛教,在台灣佛教的發展經驗來說,算是獨特的。在台灣發展原始佛教歷史中,「新雨月刊」也佔有一定的份量。甚至可以說在華語世界專門說原始佛教的刊物,也是少見的;而印刷原始佛教書籍的,則有多家。……回顧過去發行的刊物,感覺已經很久了,第一份新雨刊物在一九八七年三月發行,至今已近十一年了。……今天很感謝高雄呂勝強居士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參加新雨十年的活動,呂居士在我剛回台灣不久就認識,他對新雨這個團體有不少的建議及回饋,我們很感謝他。在大家尚未發言前,先請他談談。

生命關懷與社會關懷

生命關懷與社會關懷生命關懷與社會關懷

                                                                                         呂勝強

    人類最高貴的美德,莫過於對生命如實的「自知之明」,這種生命的關懷,正是佛法的真實意義。然而,一個人的自知之明是來自教育,人一出生即進入社會的母胎,受孕於社會的教育,人本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曾說:「人離開母體降生後,面對自由而發展智慧,卻難免因疏離而焦慮恐懼」,自我與社會間是相互投射的生命光網。一個百病叢生的生命環境,能否造就出健全的人格心靈?一個不道德、沒有公平正義的社會,如何出現理性、道德的人?這是嚴肅深刻的生命問題。為了生命的淨化成長,我們確實必須緊密的注視著整個社會所呈現的價值取向及異化現象而予以高度關切。

頁面

訂閱 RSS - lushch 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