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南部法輪班緣起

南部法輪班緣起

                                                                          呂勝強

    南部地區佛教青年在佛法教理上的研習活動,一向是沉寂的;爾來,雖常舉辦大專佛學夏令營等短期佛學講座,惟其對象僅限於大專學生。凡此,皆無一有組織、有系統,並能普遍攝受在學及社會青年的長期佛學研習班。高雄佛教堂青年會,有感於此,乃發心促成此因緣,期使南部佛青們不再停滯於參加一些道場法會,聽聽講經及隨喜功德而已;更希望佛青們能深入經藏,得其旨趣,進而變化氣質弘法利生。

    去年四月,值逢宏印法師受邀南下講演,茲以法師曾於台北及高雄舉行法輪佛學研習班,成效頗著,又於知識青年深具攝受力,青年會勸請講演法因之際,向法師提出開辦研習班之構想,幾經商議,終蒙法師應允指導本研習班,同時決定以「南部法輪班」【附記】名之。自去年十一月七日開班,參加者約百人左右。

印順導師「人間佛教」之菩薩觀及道次第初探

印順導師「人間佛教」之菩薩觀及道次第初探

                                                                               呂勝強

(本文發表於二OO三年三月「第四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

提要

     本文可說是拙作〈人菩薩行的理論與實踐〉(一九九九年十月發表於「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的續篇,目的仍為:闡揚印順導師所提倡「人間佛教」之「人菩薩行」,並證成人菩薩行之如理(緣起)性及可行(實踐)性。〈人菩薩行的理論與實踐〉之重點主要是鋪陳「人菩薩行」係立足於緣起法的架構上,並強調其與「戒定慧」三增上學之關係而接通阿含聖典及部派佛教之修道論。而本文則試圖從印順導師引據經論之諸多著作中,「抉擇」其「菩薩觀」,並建構出「人菩薩行」的道次第,俾使同情於「人間佛教」者,得以同願同行,並釐清部分原始(或南傳)佛教行者對於人菩薩行之質疑。

 

人菩薩行的理論與實踐

人菩薩行的理論與實踐

(本文發表於一九九九年十月「第一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

 

摘    要

    為闡揚印順導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之「人菩薩行」,並證成人菩薩行之如理性及可修(實踐)性,本文依據印順導師之著作及相關經論,透過教、理、行、果之次第以及導師「三重因緣」之原理予以探討。尤其對於圓滿修學「學佛三要」的人菩薩行之完整「菩薩道」(一、凡夫菩薩。二、賢聖菩薩。三、佛菩薩)進程中,如何能具有永不失望的信心與不可沮壞的智慧力,而長保「人」身長在「人間」,其是否與「緣起正見」相應,加以探討。

    此外,對於印順導師所主張的,從人而學習菩薩行,由菩薩行修學圓滿而成佛,這個「古代佛教所本有的」的「人菩薩行」,嘗試提供更多古代經論及法理之證據。再者,「無生法忍菩薩」因悲願深切「忍而不證」,有部分學人,質疑他們的忍而不證是否有「欲令如是、不欲令如是」違背緣起之我見我欲,本文特別立論予以澄清。

 

目次  

壹、引言

如石法師評論印順導師文章之反思

如石法師評論印順導師文章之反思

                                                            呂勝強

目次

一、引言

二、導師面對評論之態度

三、導師回應評文舉隅                                 

四、對於如石法師之評論內容,筆者有不同的看法

「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感言

「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感(2001/03/31於中央研究院)

 

    今天是為導師九十六歲生日祝壽所舉辦的研討會,在此我有三點感想:

三法印與生活

「三法印與生活」(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南區大專佛學講座講題綱要)

 

一、三法印在佛法上之意義

(一)三法印是因緣法之展現──最能彰顯佛法特質之標竿,乃檢驗判定真實佛法之準繩。

(二)代表理性求知精神與經驗實證主義之終極融合(思擇與現觀合一)────契合新時代之脈動與精神。

(三)自我理想實現(心靈淨化、人格昇華)之三大法寶。

 

二、三法印在生活上之啟示──提供平衡和諧的人際關係及健康的生活態度。

(一)諸行無常法印(「微觀」面對現實生活問題)

1、建立永不失望的信心──當前匱乏狀況,得以修正改善之可能。

2、新新非故、創造性之生命動力論──從零出發,不停止的學習。

3、培養敏銳的覺醒觀察力──如實面對缺陷不完美之生活環境。

 

(二)諸法無我法印(「宏觀」的面對現實生活問題)

1、生命是生理與心理以及人、事、時、地、物之互動關係(網路)。

2、擴大視野宏(鉅)觀一切,消除「見樹不見林」之不正確觀察方法。

判定佛法真實義之準繩──三法印與一實相印

判定佛法真實義之準繩──三法印與一實相印

 

前    言

      根源於佛陀自覺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傳,為了有益於人心,為了(部份或澈底)解決世間的苦痛,法門競出:或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或說「世間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說「不淨觀是甘露門」;或說「無我我所離貪瞋癡」,真是波瀾壯闊,浩瀚無涯。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即在契機(適應不同根機)的原則下,將一切法門(不論是主張空或有)以四種悉檀(宗趣、教法)加以統攝,並以「第一義悉檀」許為真實而不可破壞的究竟了義。

略談龍樹中論的復古精神及中觀思想在現代生活的省思

略談龍樹中論的復古精神及中觀思想在現代生活的省思

 

      龍樹菩薩在印度、中國及西藏佛教史上有不朽的地位,其深邃的智慧及熱烈的宗教生命,受到後人高度的讚揚,在過去的歷史中,龍樹的思想曾被熱烈的討論並遵循著。如今的學佛者似乎已漸不與聞其宗風,尤其是其劃時代的偉大著作──《中論》,一般人對之,頗有誤閡之感。古代的思想對於今人,在理解上或有時空的隔礙,不過《中論》對於國人,幾乎已被定型為「艱澀難解」,這是非常可惜的。尤其,近代西方學者以邏輯或哲學之純學術立場來研究《中論》,似乎透露出「不透過《中論》梵文原典的研究,不足以探究其真義」之異樣音聲,於是《中論》被禁制在學術界的象牙塔中(筆者意指缺乏宗教之實踐性,並非貶斥學術),一般佛教徒似乎也僅能遠眺「龍樹之門牆,不得其門而入」。筆者願意從宗教的立場,在尊重學術的前提下,略為條述《中論》與阿含在思想上的關涉,並提供中觀思想在現代生活中所扮演的心靈救濟之道。

 

一、《中論》的復古精神(與阿含之關涉)以離邪見為主

參訪(五):二OO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嘉義妙雲蘭若)

參訪(五):二OO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嘉義妙雲蘭若)

(發問前所呈閱的書面問題檢附如下,此外,感謝明聖法師慈悲,鼓勵我多問。現場尚有「妙雲蘭若」住持慧理法師及德涵法師在座。)

編按:導師於二OO二年已屆九秩晉七嵩壽,其精神力比以往更顯消退,回答的內容愈發簡短。

【書面問題】

弟子二十年前即探索「人菩薩行」之實踐與「緣起」之因果關係,曾於三年前(導師九四嵩壽之『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撰寫報告〈人菩薩行的理論與實踐〉以證成其「如理性」與「可行性」,試圖回應教界(尤其是南傳佛教之行者)之質疑。惟其中尚有如下疑義,亟待導師親予開示:

一、「無生法忍菩薩」的定義若如《大智度論》以下所說的,恐怕不能證成:「諸佛世尊皆出人間,不在天上成佛也」之「佛在人間」結論:

(一)《大智度論》卷二七,大正二五冊第二六一頁下:

參訪(四):二OO一年七月十六日(台中華雨精舍)

參訪(四):二OO一年七月十六日(台中華雨精舍)

由於如石法師所寫〈台灣教界學術研究、阿含學風與人間佛教走向的綜合省思〉乙文,讀完後,引發一些感想:也就是「人間佛教」的學習者應如何自我反省與努力,特別赴台中請示 導師。

問:……有些學禪的法友相當敬重導師的德風,但是對於導師的不能同情「中國禪宗」,他們覺得深深遺憾與不解,他們質疑:「中國禪宗史上,難道沒有真正開悟解脫的嗎?為什麼導師在著作中(他們參訪導師本人時,並不覺得),似乎沒有能夠給予中國禪(在第一義上)真正肯定的空間?」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