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th in Mind - 週六, 2019-10-19 17:54
「空」是一切佛法共同承認的法義,大小乘所談之「空」是深廣的不同,而非內在質素的差異。「空」在大乘佛法尤為重要,「佛門」之為「空門」足見其在佛法中的核心地位。
大乘「空有之爭」的問題焦點之一,在於「一切皆空」是否為了義說,「空」的背後是否仍有不空?
就空宗來說,不管是「空」的本身或「空」的背後,一切盡皆是「空」、「空亦復空」。但有宗認為「空」之外、之餘有所「不空」。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以夢幻泡影、如露如電來形容一切有為法,可知「諸法皆空」的道理。然而就有宗立場,即便是夢幻泡影、如露如電,仍是看得見的真實存在,看似幻相中還是有個什麼的存在,而得以呈顯夢幻泡影、如露如電;而這也是有宗「假必依實」的立場,無論如何還是有個什麼的存在才足以談「空」。
「假必依實」是純正中觀論者所不能接受的,依舊視為是某種實在感的執取以及自性見的顯露,反而認為世間一切沒有所謂本質性和絕對性的存在。
「空有之爭」的繁複問題不是這篇短文所能處理的,這裡只想說「空」是為了對治而追求超越、進至實現解脫,乃是一超脫性概念。如《中論》所說:「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空」作為一種方法,其目的是為了超越和解脫,倘若對超脫的本身有所貪著,超越就不成其為超越,解脫也不再是解脫。
如是,「空」的本身依然是「空」,也就是「空亦復空」、「畢竟空」等道理──以「空」蕩相遣執,摧破諸法執著而無遺餘,就連「空」的取著亦不復存。
相關文章 悉斷一切見 「空」不是一種主張
回應
「空」的本身空不空?
《金光明最勝王經》不實之法是從緣生。真實之法不從緣起。
「世間萬有」是: 有為.有漏法;是從緣起
「真空生妙有」的「妙有」則是: 無為.無漏法,不從緣起
因此談「有」時 不要將兩種「有」混為一談
譬如談到「畢竟空, 真空」時.....
很多人常將「空有不二」或「即有即空」的「有」誤認是世間萬有。這是大錯特錯。
與「真空」同時存在的「不空」是一種「妙有」, 並不是世間萬有。這點要搞清楚。
這也說明, 真空中所存在的「有」並不是世間萬有;
真空中並不存在世間萬有
這就是佛經所說的「空無所有」什麼東西都沒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從緣所生諸法 空無所有。
﹋﹋﹋﹋﹋﹋﹋﹋﹋﹋﹋﹋﹋﹋﹋﹋﹋﹋﹋﹋﹋﹋﹋﹋﹋﹋﹋﹋﹋﹋﹋﹋﹋
畢竟空中所存在的「有」是一種妙有
妙有並不是「物」,所以說「空」即是空無一物
《大寶積經》非物 故不生不滅。
滅「世間萬有」得「妙有」
《大般涅槃經》斷一切有為之法。出生一切無漏善法。
佛經說:
必須滅斷一切有為.有漏法,才能獲得無為.無漏善法(妙有)
滅斷一切有為法(世間萬有),達到空無一物,
「空無一物」即名為「真空」。「真空」才能生出「妙有」
所以「真空生妙有」就是空無一物(什麼東西都沒有)
《大乘入楞伽經》真實中無物。
《大方等大集經》
一切凡夫無明覆。 常為四倒所圍繞
於無法中作法想。 於無物中作物想
以是因緣名顛倒。 如是之人行邪道
「空無一物」並非斷滅論
如前面所說,畢竟空中的「有」是一種非物的妙有
可見「空無一物」並不是斷滅論,因為它指的是妙有的存在
妙有 非物
萬有 是物
「空無一物」也可說成:什麼東西都沒有
但千萬別說成:什麼都沒有
若說「什麼都沒有」, 這就變成斷滅論。因為這種說法將妙有和萬有全都否定了
如何斷一切「有為之法」?
《大般涅槃經》斷一切有為之法。出生一切無漏善法。
為了達到「真空生妙有」的境界,必須先砍斷一切有為之法(世間萬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佛說五蘊名為世間。
滅五陰 就等於滅一切有為法 (世間萬法)
若能滅五陰 就能到達「真空生妙有」的境界
《楞嚴經》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
佛陀說滅五陰,應先從滅色陰開始
色陰就是指四大及四大造色;眼耳鼻舌身意 色聲香味觸法就是屬於色陰
所以佛陀教弟子滅眼耳鼻舌身意
《雜阿含經 211》
若眼滅 色想則離。耳鼻舌身意滅 法想則離。佛說當覺六入處。
﹋﹋﹋﹋﹋﹋﹋﹋﹋﹋﹋﹋﹋﹋﹋﹋﹋﹋﹋﹋﹋﹋﹋﹋﹋﹋﹋
滅眼耳鼻舌身意 並不是指: 將眼耳鼻舌身意毀滅掉
其實是指: 不依靠眼耳鼻舌身意的功能
《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
眼不見於色。 意亦不知法
是名勝義諦。 愚者不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