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三無」的初步反思

「普天三無」的初步反思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之「普天三無」是《靜思語》中的一句話,廣為慈濟人所熟知。其中深度意涵,應值得進一步細究:如只有這「三無」嗎?為什麼是這「三無」?這「三無」有沒有相關的佛典義理基礎(如「眾生皆有佛性」等)?乃至於其它的哲學或宗教典籍依據(如《論語》等)?證嚴法師相關開示又有哪些呢?(如「信己無私,信人有愛」等)

 
此外,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不信任、不原諒的人,但普天之下有沒有我最愛、最信任的人、最願意原諒的人呢?我們是否可以愛、信任、原諒不該被愛、信任、原諒的人?(還是這世上所有人皆該被愛、信任、原諒?)再者,是否如「普天三無」所說,所愛、所信任、所原諒的只限於「人」,而不包含其它有情眾生或植物、事物呢?
 
信任、原諒和愛是大乘菩薩道強調的觀念,雖然佛典中語彙不盡相同,但背後的精神應是相通的,如「信」是佛教所重(乃至一切信仰所重)。此外,信任、原諒和愛,也體現「怨親平等」、「以德報怨」等內涵,等量齊觀一切親疏遠近,而這在大乘佛典(如《入菩薩行論》)亦屢屢提及。
 
沒有不信任、不原諒、不愛的人,我想不只是對人,對待一切事物亦然;換言之,沒有不信任、不原諒、不愛的人事物,亦可說是凡事信任、凡事原諒、凡事愛;而這與《聖經》所言之「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應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之,「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簡簡單單一句話,背後有哪些可能的哲學和宗教底蘊,頗值得日後進一步析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