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修菩提心次第

姓名或匿稱: 
creek

您好︰

印順導師著作佛在人間提到很多修習的次第

頁次P.55聲聞弟子有︰出家及在家弟子。在家弟子中如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給孤獨長者,質多長者,梨師達多大將,以及一般士、農、工商,其中證果的很多。…在家弟子,或務農,或做工,或經商,或治學,或當兵,都是過著在家生活。但與一般在家的不同,即能正信三寶,不耽著於五欲的享樂。白天修作人間正事,晚上或修慈悲喜捨定,或作無常無我觀,引發真智。但能由正戒發正慧,不廢人間正業,也可以了生死,得究竟解脫

頁次P.60菩薩要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

頁次P.99人間佛教是整個佛法的重心………..從人而發心學菩薩行,由學菩薩而成佛…..菩薩道所經歷的過程,可略分三階段︰一、凡夫菩薩 二、賢聖菩薩 三、佛菩薩….初發菩提心,學修菩薩行的是在修學信心階段。仁王經稱此為十善菩薩,也即是十信菩薩。凡夫的初學菩薩法還沒有堅固不退時,都屬於此。依經論說︰這一階段也要修習一萬刧呢!...

P.219 生天及解脫,自力不由他。以修淨土法門來說,念阿彌陀聖號,也要自己一心稱念,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極樂國土

印順導師著作成佛之道

P.398 初修菩提心,習行十善業,成就心不退,入於大勝道。

P.399 以諸勝解行,廣集二資糧,經一無數劫,證入於聖位。

P.398-P.400守五戒、發菩提心、行十善業、修六度、四攝經一萬刧就能成就菩提心不退,不再退轉而入於大乘的初階,……修習信心成就進入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位中需經一大阿僧祇刧。

讀了以上關文章有幾點疑惑,想請教老師,問題如下︰

一、一般人念大學或研究所必需經過學習、考試通過才得以授予學位,修習佛法也有次第,但是如何明白自己是屬於那一個階位或程度(或大智者、大修行者是屬於那個階位或程度),是否有一個檢核標準或依據的標準。

二、成佛需經三大阿僧祇刧,菩薩來人間如何判斷他是乘願再來的菩薩。

三、守五戒、發菩提心、行十善業、修六度、四攝就需經一萬刧才能成就菩提心不退,為何修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聖號能往生極樂國土。彌勒上生經說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華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這之間守五戒、發菩提心、行十善業、修六度、四攝就需經一萬刧,為何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或念阿彌陀佛聖號能往生極樂國土?

四、由正戒發正慧,不廢人間正業,也可以了生死,得究竟解脫守五戒、發菩提心、行十善業、修六度、四攝就需經一萬刧才能成就菩提心不退差異在那?

五、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位每一階位的程度是如何決定昇降。 

 

 

回應

 

學佛重在「自依止、法依止」,而不是去檢核「善知識」(或判斷他是否為乘願再來的菩薩)事實上,我們初學者也沒有能力正確勘驗(這種心態並不如法)。自己屬於那一個階位或程度(或「菩薩道資糧三十位」,每一階位的程度是如何決定昇降),可以參照經論中所提示的各道階之「道品」內涵,不過重點還是「先勘察自己的主宰欲、我見及煩惱是否日漸淡薄;慈悲心是否日漸增長」。

 

導師判攝「一切聖典」乃是「四悉檀(四大宗趣)」之不同開展,因此,研讀不同的「經論」,要先了解其「對治眾生根性」之不同,而辨其為「正常道(正方便)」或「方便道(異方便)」。「修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聖號能往生極樂國土或繫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為「易行道(方便道)」(為人生善悉檀),走的是「水路」,似乎較容易(樂行),事實是「迂迴遲遠」的!而「守五戒、發菩提心、行十善業、修六度、四攝」等菩薩行,則是「難行能行」直行迅捷的「正常道(正方便)」(→第一義悉檀)。

 

「由正戒發正慧,不廢人間正業,也可以了生死,得究竟解脫」是指「聲聞解脫道」(此處之「究竟解脫」為「阿羅漢」而非「成佛」)。而「守五戒、發菩提心、行十善業、修六度、四攝」則屬「大乘菩薩道」,兩者「發心、修行」之「因行」不同,「修行時程」及「證果」自然有異!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