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諸苦由惡業

丙三
丁一: 諸苦由惡業,樂由善業集。苦樂隨業盡,修善宜積極。

[P96]

  人都是厭苦求樂的,都是不願墜落惡趣而願上生人天的。但這不會因我們的虛願而成功,要從止惡行善的行業中得來。如三途的苦,人間的苦,欲天也有憂苦:這「諸苦」,都是「由」往昔的「惡業」而來。天上的福樂,人間樂,傍生與餓鬼的樂,甚至地獄中(除無間地獄)的些微樂感:種種「樂」報,無不「由善業」的積「集」中來。樂報與苦報,決定依於善惡的行業,所以惟有止惡行善,才能離苦而得樂。

  依善惡業而招感的「苦樂」報,不是永久的,是「隨」著「業」力的限量而終「盡」的;這是非常重要的見地。如能切實信解,那末如遭逢苦痛逆境,不會失望悲觀,因為知道這是惡業所招感,而惡業的力量有限,苦果終於要過去的(就是淪墜地獄,也是會超脫的),何必為苦痛而擾亂自己,應該努力修善,以求得當來的福樂。如遭逢喜樂順境,也不會得意忘形,驕奢放逸,因為知道這是善業的果報;善業力是有限量的,福樂也是不久要過去的(生非想非非想天,還是不免墮落),怎麼可因喜樂而放逸。這譬如年逢荒歉,生活艱難 [P97] ,但這惟有努力耕耘,播種,施肥,灌水,去蟲。挨過了饑荒,新穀登場,就可得豐樂了。如年歲豐收,儘管倉廩充足,也惟有努力耕耘,播種,施肥,灌水,去蟲。因為不這樣,坐吃山空,等到沒有可吃的時侯,那可就苦了。所以,依於深信業果的正見,厭苦而求樂,那不要管現況怎樣,而但知「修善宜積極」。能確立這不問現況如何,但知努力行善的人生觀,才是得到了佛法的正見。

  

丁二: 若時能行善,而未作善業,一旦苦果臨,爾時復何為?

  這是警策及時修善的論頌。「若」現「時」不墮八難,不是幼稚老耄,又不是殘廢顛狂,或者有知識,有能力,有資財,有權位,有名望,著實「能」修「行善」業,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如不知自愛,浪費光陰,「未」能努力修「作善業」,豈不可惜!現在的人身樂果,是過去善業所招感的,業力有限量,不能長此維持;既沒有行善,那末「一旦」老死到來,當然惡業成熟,「苦果臨」頭。試問:到「爾時」,「復」有「何」善可作「為」呢!所以,人 [P98] 生應該趁早行善,不可等待,不可因循!

甲一
乙一
丙一: 求人而得人,修天不生天。勤修三福行,願生佛陀前。

  依上來所說,知道應該努力行善,求得人天樂果。但在人乘天乘中,修學那一乘更好呢?什麼才是報生人天的善業呢?怎樣才能不為人天福報所拘,或因作惡而墮落呢?本頌,就是解答這三個問題。

  一、人乘與天乘,都是善報。依福報來說,天報比人報要勝妙得多。所以應該修人乘法,最好能修天乘法。可是,如上面所說,人有三事,比諸天還強;佛出人間;諸天命終,也以人間為樂土:在這適宜於修學佛法的立場,人間比天上好,人乘法也就比天乘法更可貴!我們以人身來學佛,切不可羨慕天國的福樂,應該修學人乘正法。為了「求」得「人」身,「而」修行人乘正法,當然依業受報,「得」到了可貴的「人」身。至於天乘法,不是完全不可修,但要不是為了生天,並且不願生天,這樣的「修」行「天」法,由於願力,「不」致隨業力而報「生天」上。願力是不可思議的!不過,高深的天法(禪定 [P99] ),還是不修為妙。恐怕願力不敵業力,為業力所牽而上生天國,這就落於八難之中,成為學佛的大障礙了。

  二、要修集人乘天乘的善業,才能得生人生天的樂果。生人生天的正業,佛說為『三福業』,就是布施,持戒,修定。所以惟有「勤修三福」業「行」,才能得人天樂報。有些人,不明因果,不修正業,妄想生人生天。如祈求天帝,希望天帝能救度他,達到生天的目的。佛曾呵斥他們:不修善業而祈禱生天,猶如將大石投在大池中,而在池岸上禱告,希望大石能浮起來一樣(10)。古德曾說:『生天自有生天業,未必求仙便得仙』。然世間不知正因正果,不知正路修行,妄想求生人間天國的人,實在不少,真是可憐!

  三、修集人天善法,怎麼能不為人天福報所拘,或者因作惡而墮落呢?這只要發「願」求「生」人間,逢「佛陀」出世,能在佛「前」聞法修行就得了。如能生逢佛世,見佛聞法,就與佛有緣,與法有緣,與無量學佛法的師長道友有緣。不但熏集佛法善根,而且能廣結法緣。這樣,來生生在人間,當然會 [P100] 蒙師友的引導啟發,歸向三寶,見佛聞法修行,又與佛法及無量學佛法的法侶有緣。這樣的展轉增上,功德增長,不會因作惡而失卻人身(人身而墮落,大多是不會歸依修學佛法)。而且善根增長,法器成熟,自然會由此而進入出世大乘法,為佛道作階梯了。所以凡未能發出離心,發菩提心的學眾,應勵行人乘正法,日日發願:『惟願三寶慈悲攝受!願得生生世世,見佛聞法』。發此見佛聞法的正願,修人乘的正行,保證會不失人身,由此而進入佛道。

註【3-010】《中阿含經》卷三(「大正」卷一.四四0頁上)。

導師:

回應

《成佛之道》99頁說:「生人生天的正業,佛說為『三福業』,就是布施,持戒,修定。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五》論及三福業說:「三福業事者,一、施類福業事,二、戒類福業事,三、修類福業事。

施與戒是明白、可理解的,但論說的修是什麼意思呢?論接著解釋「修類」說:「修類者,謂慈、悲、喜、捨四無量,是名修類。」 這裡說的修是定的意思。《成佛之道》在(本讀書會稍後進度的章節)123頁導師對偈頌「四禪四空處,慈等四無量,佛說諸定法,次第而修習。」的說明裡解釋道:「「慈等」,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定。」接著說:「佛說的修定福業,多為在家人說,就著重此四無量。如此存心,念念不失,與儒家的仁,耶教的博愛,有相通處。這本是共世間的,人間的至德,往生天國的法門。

多聞思版主

《成佛之道》99頁提到「有些人,不明因果,不修正業,妄想生人生天。如祈求天帝,希望天帝能救度他,達到生天的目的。佛曾呵斥他們:不修善業而祈禱生天,猶如將大石投在大池中,而在池岸上禱告,希望大石能浮起來一樣」並加註此譬喻出自《中阿含經》卷三(經名《中阿含業相應品伽彌尼經》,即《中阿含第17經》)。謹節錄中阿含經文如下,並再引《佛法概論》p.170的一段文供參考:

 

伽彌尼白曰:「世尊!梵志自高,事若干天,若眾生命終者,彼能令自在往來善處,生於天上。世尊為法主,唯願世尊使眾生命終得至善處,生於天中。」

世尊告曰:「伽彌尼!我今問汝,隨所解答。伽彌尼!於意云何?若村邑中或有男女,懈不精進,而行惡法,成就十種不善業道,殺生、不與取、邪婬、妄言,乃至邪見。彼命終時,若眾人來,各叉手向稱歎求索,作如是語:『汝等男女,懈不精進…乃至邪見,汝等因此緣此,身壞命終,必至善處,乃生天上。』如是,伽彌尼!彼男女等,懈不精進…乃至邪見。寧為眾人各叉手向稱歎求索,因此緣此,身壞命終,得至善處,生天上耶?」

伽彌尼答曰:「不也,世尊!」

世尊歎曰:「善哉!伽彌尼!所以者何?彼男女等,懈不精進…乃至邪見,若為眾人各叉手向稱歎求索,因此緣此,身壞命終,得至善處,乃生天上者,是處不然。伽彌尼!猶去村不遠有深水淵,於彼有人以大重石擲著水中,若眾人來,各叉手向稱歎求索,作如是語:『願石浮出。』伽彌尼!於意云何?此大重石寧為眾人各叉手向稱歎求索,因此緣此,而當出耶?」

伽彌尼答曰:「不也,世尊!」

「如是,伽彌尼!彼男女等,懈不精進…乃至邪見,若為眾人各叉手向稱歎求索,因此緣此,身壞命終,得至善處,生天上者,是處不然。」《中阿含第17經》

 

《中含‧伽彌尼經》說:「梵志(婆羅門)自高,事若干天,若眾生命終者,彼能令自在往來善處,生於

天上」。這種神教的祈禱,祭師的神權,佛以為,這等於投石水中,站在岸上祈禱,希望大石會浮起來。實則我們前途的苦樂,決定於我們行業的善惡,決不會因天神與祭師的祈禱而有所改變。(<<佛法概論>>p.170)

多聞思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