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關於昨天問題

姓名或匿稱: 
趙同學

閱讀 << 中觀論選頌講記(導師主講,慧瑩長老尼筆錄)>> p.143 "業果報不失--尾段" :

 若證阿羅漢斷生死則一切業皆不感果⋯⋯雖空而不斷, 這是約有煩惱而言。但從業感果,雖有而不常,業果非永久如此⋯⋯聖者因斷煩惱,「因緣不現起」故無後有果。
學生不明白「因緣不現起」的意思 ?
因緣是外在條件,如何就降伏煩惱中能夠令到外在條件 不能現起 呢?                                          學生之後再参考大本的 <<中觀論頌講記>> p300。    我猜想以上所說之「因緣不現起  故無後有果」是否與度果過程中---不失法隨之而消滅, 所以不會遇上不善的因緣或依報?
謝謝解答!                                  
 

回應

近日因諸多事緣,未能立即回覆趙同學,很抱歉!

因為此頌所涉法義頗深,您初讀慧瑩長老尼筆錄之《中觀論選頌講記》(其內容較為簡略),若無法理解,可以再讀厚觀院長週六視訊課程之講義(《中觀論頌講記》〈觀業品第十七〉),它包含導師《中觀論頌講記》觀業品之原文及其註解,解說更為完整詳細。

有關趙同學所提出的疑問,為避免陷入眾多思想的糾葛中,我暫擱下部派佛教「正量部」所主張的「不失法」各家的不同解說,直接將印順導師所解讀的龍樹菩薩中觀正義,簡要敘述,請您參考:

一、《中觀論選頌講記》p.143所說的「因緣不現起」不宜稱為「外在條件」(它會被誤解為「外緣起」:泥土、輪繩、陶工等因緣而成就「瓶」之外在器世間的緣起),「因緣不現起」是在「十二因緣:無明、行……老死憂悲苦惱」的流轉及還滅中運作的(應該稱為「內緣起」較為適當)。它的「不現起」是依靠智慧的簡(抉)擇力,而使有漏煩惱不再現起,如同「擇滅」一樣,可參考導師以下的說明:

「擇滅」,諸有漏法,以智慧簡擇之力,離煩惱繫縛而得滅。(《印度之佛教》p.150)

擇滅是「擇所得滅」,以智慧簡擇諦理,有漏法滅,但不只是有漏法的滅無,而是得到了無為的(擇)滅。依『婆沙論』說:有多少有漏法,就有多少擇滅。擇滅與有漏法,是相對應的。以智慧簡擇,某法,某一類或一切有漏法滅了,就得一法、一類或一切的擇滅(得一切擇滅,名為得涅槃)。(《空之探究》p.118 ~ p.119)

 

二、您說:以上所說之「因緣不現起,故無後有果」是否與度果過程中,不失法隨之而消滅, 所以不會遇上不善的因緣或依報

如此理解是正確的,但「不善的因緣或依報」要改為「有漏因緣的正報及依報」。因為「有漏法」包括善、不善、無記在此不失法四果阿羅漢

三、以上的解說,您若有疑問,可以再提出討論。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

 

 

謝謝老師詳盡解答。

 

1)      老師所引以上兩本書學生之前已看過,週六視訊課程之講義(《中觀論頌講記》〈觀業品第十七〉)也是四月才讀完。想想大概是學生於『如理思惟』方面沒有用功,每每於字義面層粗淺浮游而不懂深入探討,非常慚愧!幸得老師詳細講解,謝謝!

 

2)      關於「十二因緣的流轉及還滅中運作」學生想重看唯識學探源,如有不明白再向老師請教。

 

3)      「擇滅」是否必須具有相當的正念和正定才行?

 

 

 

學生 雲萍合十

 

 

 

「擇滅」無為法乃是聖者的境界必然八正道完整的修道次才能成就因此答案是肯定的!

多閱讀複習,更重要的是「多思惟」,漸漸會有進步的,歡迎您隨時切磋討論。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

謝謝老師鼓勵,感恩有討論區這麼一個學習平台,學生自當努力。無限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