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法友 (未驗證) - 週一, 2016-09-12 10:28
姓名或匿稱:
FG
各位師長好,
請問導師著作《佛法概論》第十四章第一節,
有關﹝道德的努力﹞這一段第四行說:
精進是「有勢、有勤、有勇、堅猛、不捨善軛」。
「軛」在佛典中一般解釋為「煩惱、束縛」,
那麼,「善軛」作何解釋?
「不捨善軛」又為何意?
感謝您的撥冗指導,謝謝。
- 瀏覽次數:8426
各位師長好,
請問導師著作《佛法概論》第十四章第一節,
有關﹝道德的努力﹞這一段第四行說:
精進是「有勢、有勤、有勇、堅猛、不捨善軛」。
「軛」在佛典中一般解釋為「煩惱、束縛」,
那麼,「善軛」作何解釋?
「不捨善軛」又為何意?
感謝您的撥冗指導,謝謝。
回應
回應與「精進」有關的「不捨善軛」
導師解說「精進」之聖典依據如下:
此處「軛」之中文原義為「在車衡兩端扼住牛、馬等頸背上的曲木」,軛(曲木)有規範、節制牛馬,使之不離正道的功能,猶如「戒律」也有類似的功用。在此所定義的「軛」乃是「離惡趨善」的善法,所以稱為「善軛」。「不捨善軛」是指不捨離「有慚、有愧、精進、不放逸」等善法或道品。
玄奘大師高徒窺基大師之《成唯識論述記》對於「有勢、有勤、有勇、堅猛,不捨善軛」這五個名相,分別解說如下: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