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基督世世佛

生生基督世世佛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長期流亡海外,在西方世間弘法,期間也從事耶佛宗教對話,推動宗教和平工作。在他的著作中,如《回家:基督和佛陀是兄弟》(Going Home: Jesus and Buddha as Brothers)及《生生基督世世佛》(Living Buddha, Living Christ)等書,多次表示佛教與基督教間是兄弟,在靈性的找尋過程中,生起利己利他的良善之心,彼此間並沒有太多的不同。

  換言之,各宗教間的目標是一致的,而只有方法的不同。一行禪師曾表示:「我在法國的道場裏,聖壇上供著佛陀和耶穌的聖像。每一回點香,我便探觸這兩位靈性的導師。」[1]可知一行禪師對宗教採取融合(syncretism)的態度。如他書中所說:如果宗教徒認為他的宗教才是人類唯一的道路,則數百萬的人將因此立場而被殺害。[2]
  在〈生生基督世世佛〉一書中,一行禪師對耶佛二個宗教進行比較詮釋及相互的對照,如念力與聖靈、正觀食物與領受聖餐、僧團與修道院、禪修與禱告、涅槃與天國、轉世與復活、共生(interbeing)與三位一體等,從中顯示耶佛二大宗教的共通性,解消兩者間的對立與互斥。而對於宗教間的差異,一行禪師認為只在於強調點的不同(the difference is in emphasis),他表示透過對話,佛教徒和基督徒都可知道彼此間的差異,而這樣的差異,猶如芒果和橘子的差異,兩者顏色、味道雖不同,但橘子和芒果都是水果,都是經由陽光、水土壤孕育而出,不同只是所含葡萄糖和果酸的比例多寡不一。同樣的,佛教和基督教都是宗教,祂們都具有寧靜、喜樂、祥和、智慧和愛等特質,只是強調的重點不同。因此我們不能只肯定己宗而否定他教。[3]
  一行禪師甚至表示,藉著其它宗教能更幫助了解自己的宗教傳統,發現其中的價值所在。而且佛教乃是非佛教的元素合成的,並沒有獨立的自性,在你成為真正喜樂的基督教徒之時,也就是一名佛教徒;反之亦然(when you are a truly happy Christian, you are also a Buddhist. And vice versa)。[4]此外,對於什麼是佛教,不同傳統的佛教差異頗大,但皆各自宣稱為佛教;甚至在他的道場梅村(Plum Village),基督教的修鍊還比其它佛教更接近其所理解的佛教;因此,佛教不只是佛教,基督教也不是基督教。佛教和基督教都有諸多理解的可能,因此對立不需存在。[5]但這不意味著佛教是基督教的一種,而基督教是佛教的一種,畢竟芒果和橘子還是不同的,差異仍需要被保留,只不過皆視它們是水果的種類,而這樣的水果有許多相同的要素,其間的差異只是程度之別而已。[6] 
  曾有人問一行禪師,如果今天佛陀和基督相遇,他們會向對方說些什麼呢?一行禪師表示,佛陀和基督不只今天曾相遇,乃至昨天、前天,以及明天;因為兩位聖者一直都在他心中,平靜而融洽的相處著。而基督徒就像耶穌的孩子,乃是耶穌基督的延續,屬於衪的下一代;佛教徒就像佛陀的孩子,乃是佛陀所延續的下一代。所以當佛教徒和基督徒相遇時,彷彿佛陀看到耶穌一般,如此的情景在每天、每個地方都發生著。而佛陀和耶穌兩個兄弟相遇之時,一定是互相幫助、相互扶持。[7]甚至,一行禪師也鼓勵異教徒的婚姻,此猶如佛陀和基督的聯婚,兩人互相學習彼此的靈性傳統,更去欣賞和體會不同傳統的美和價值。猶如喜歡法國菜的同時,仍是可以喜歡中國菜;愛吃蘋果的同時,也可以愛吃芒果。[8]
  總之,一行禪師表示,基督宗教和佛教並不是各行其道的;相反的,兩者的信仰實踐與終極關懷是一致的。我們可藉著逐步了解自己的宗教傳統,而漸漸對其它宗教產生尊敬、重視與諒解。基督教和佛教間並沒有那麼大的差異,這兩個傳統之間大多數的界限都是人造的(artificial),真理當是沒有界限的(Truth has no boundaries)。[9]對一行禪師而言,耶佛二教雖是不同的傳統,不同的教理教義,但都有著愛、善解、包容等特質;只要兩方開放心靈,靜心傾聽、深觀,便能從外在形式的差異中,觸碰到內在共通的本源,而這本源存在於每一個人心中,從每個佛弟子和基督徒身上表現出來,因此才稱為「活的佛陀與活的基督」(Living Buddha, Living Christ)。
摘選自拙作〈「同歸」或「分殊」──論當今佛教對宗教異同之兩種論調及中觀學之可能觀點〉,《鵝湖學誌》第五十期。2013. 06


[1] Thich Nhat Hanh, Living Buddha, Living Christ, Parallax Press, 1995, p. 6. See also Going Home: Jesus and Buddha as Brothers, Berkley Pub Group, p. 195.
[2] Thich Nhat Hanh, Living Buddha, Living Christ, Parallax Press, 1995, pp. 92-93. 對於宗教所存在的排他性,一行禪師明確表達他的不以為然。如若望保羅二世在《跨越希望的門檻》(Crossing the Threshold of Hope)表示:「耶穌是上帝唯一之子,耶穌基督是絕對原初、絕對獨特的。如果衪只是像蘇格拉底一樣是個智者,或者像穆罕默德一樣是個「先知」,或者像佛陀一樣的「覺悟」,則無疑地衪將不再是祂。耶穌是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介者。」以上若望保羅二世的觀點,一行禪師提出他的看法,認為不只耶穌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如此視基督教為唯一的救贖之路,而其它宗教沒有用處,將排除對話的可能,以及促使宗教間的偏執和歧視。Thich Nhat Hanh, Living Buddha, Living Christ, Parallax Press, 1995, pp. 192-193.
[3] Ibid., pp. 194-195.
[4] Ibid., p. 197.
[5] Thich Nhat Hanh, Going Home: Jesus and Buddha as Brothers, Berkley Pub Group, pp. 15-16.
[6] Ibid, pp. 16-17. 不過,以芒果和橘子來比喻佛教和基督教之別,雖簡化了問題,但是否是最適切的比喻,或容有議論空間。宗教之別,如佛教和基督教的差異,不會比今日台灣政黨間(如國民黨和民進黨)的不同更小。
[7] Ibid, pp. 195-201.
[8] Ibid, p. 202.
[9] Thich Nhat Hanh, Living Buddha, Living Christ, Parallax Press, 1995, p.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