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四攝

姓名或匿稱: 
佛弟子

請問老師,六度和四攝都有「布施」,然 布施波羅蜜多 和 布施攝 有何分別,以及如何區分呢?

回應

就導師看法,提供您參考:

一、一般而言,兩者之內容是相同的:

佛因地──菩薩所修行的,是六(或十)波羅密、四攝,都是以「布施」為第一。(《永光集》p.229)

 

二、六度、四攝,是菩薩的善行──自利利他的大綱,菩薩修學的道品,不外乎為了自成佛道,利益眾生。若就功能偏重上兩者有一些差別:

(一)為了自成佛道,六度是成熟佛道的要目。

(二)為了利益眾生,四攝是利濟(攝受)眾生的方便(方法)。

導師提示:

菩薩修學的道品,不外乎為了自成佛道,利益眾生。六度是成熟佛道的要目,四攝是利濟眾生的方便;所以大乘的菩提道,也就是六度與四攝了。但這不過是約特點而作分別的說明,其實六度也可分自利利他二道:如施、戒、忍,是利他的福德道;禪、慧,是自利的智慧道;精進通於二道。進一步說,六度都有自利與利他的二種意義。這裏要特別說到的,佛果決不是一行一法門而可以圓成的。佛在經中,有時約重點說:修行什麼法,就能速得無上菩提。有時約融攝說:修布施或般若時,即具足六波羅蜜多。 (《成佛之道(增註本)》p.280)

 

在菩提道中,自成熟佛道的六波羅蜜多,已經說過。說到「成熟眾生」的利他「道,佛說」要「以四攝」來攝化眾生。四攝,是四種攝受眾生的方法。在家或出家的,無論是家庭、社會、國家,或在僧團中,在信徒中,要集成群的關係,起著領導作用,得到大眾的信任,肯接受教化,見於實行,就決不能離開這四攝。四攝本為共世間的,世間的領導者,都不能離四攝的原則。菩薩是以利他為先的,自然更需要四攝。從大乘的四攝利他,可知大乘的利他,是要有『同願同行』,而菩薩處於領導的地位。(《成佛之道(增註本)》p.396 ~ p.397)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