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不比慈善容易

弘法不比慈善容易
慈濟志業從慈善起家,五十多年的入世工作,在今日看來已斐然有成。慈濟草創初期是透過三十名家庭主婦每人每天省下五毛錢,一點一滴投入竹筒中累積起來,滙聚眾人愛心而發跡成長;也正是這些「草根菩提」的樸拙力量,流傳了數以萬計的感人故事。

 
然時空環境千變萬化,慈濟所面對的挑戰也百千萬種;尤其今日慈濟不只是定位於慈善,還包括醫療、教育、人文、環保等各種志業,甚至更以弘揚佛法為本務,而不只是為賑災濟貧而已。
 
這讓我想到漢初儒士陸賈對漢高祖劉邦說「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大意是說:靠著騎馬打戰取得天下,難道還要騎在馬背上治理天下嗎?相對於此,陸賈力勸劉邦必須善用人才施行仁政,推動禮儀教化,而不是僅用武力治理國家。
 
證嚴法師近年來數度表示過去四、五十年是「為眾生」,往後更要大力「為佛教」。只不過「為佛教」不比「為眾生」,畢竟慈善救濟是共同語言,但佛教信仰不是;慈善工作很容易進行「宗教合作」,或從事跨宗教、跨文化、跨國界、跨種族等活動,但宗教信仰涉及「私領域」面向,其因難度遠比單純的慈善工作更高。
 
相信只要是佛弟子,都欣然樂見慈濟「由善門入佛門」暨「佛教轉向」,然而這意味著日後的考驗更為多元多樣。如此不免要充實弘法的豐富性、專業性,如為適應不同眾生培養各種佛教人才,包括講經弘法暨義理研究人才,使能做得多、做得好外,也能說得多、說得好,在面對外界質疑時不只站得住腳,而且也能強而有力的直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