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學 vs. 佛教義學

佛教哲學 vs. 佛教義學
John Hick在《宗教哲學》(Philosophy of Religion)一書「導論」曾表示,「宗教哲學」乃是「哲學性的思考宗教」(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bout religion),寬廣的說明何為「宗教哲學」。

 
依此來說,所謂「佛教哲學」(Buddhist philosophy),可說是用哲學的方式研究佛教(教義);乃至所有的「XX哲學」都一體適用,如「科學哲學」是「哲學性的思考科學」、「道德哲學」是「哲學性的思考道德」、「語言哲學」是「哲學性的思考語言」等。
 
既是「哲學性的思考宗教」,這樣的「宗教哲學」如John Hick所說,不是「神學」(theology)的一支,而卻是哲學的一支,任何人(包括無神論、不可知論)皆可對宗教進行哲學思考。
 
如此,「哲學性的思考佛教教義」,跟「探討佛教教義中的哲學思想」有所不同,後者應稱為教義研究或佛教教義學(或簡稱「佛教義學」Buddhist theology),猶如探討基督宗教中的哲學思想是謂基督教神學(Christian theology)。
 
「佛教義學」暨佛教教義研究,如探討中觀、唯識、天台、華嚴等思想,都是探研佛教內部的思想,這固然有其專業性,但此專業僅限於特定人的理解,難以為外人道,而不免有一定的封閉性。
 
淺見以為,「哲學性的思考佛教教義」的「佛教哲學」,一方面要以現今哲學觀點檢視佛學,另一方面以佛教觀點回應哲學問題。可知,「佛教哲學」需要跨界的對話與交流,否則相對於「佛教哲學」之名,似乎更像是「佛教義學」。
 
如此,「佛教哲學」當重於哲學系相關學科的充實,包括邏輯、形上學、認識論、倫理學乃至於語言哲學、科學哲學等;而「佛教義學」既是研究古代佛典思想,所重應是梵、巴、藏、漢等原典的解讀能力,兩者學習和訓練的重點有所不同,而值得我們作一定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