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層級的個人

三種層級的個人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自私自利」可說是人的天性,在人的身體、生理上已然存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雖然此一說法仍待榷立,畢竟涉及到利他或純粹利他是否可能的問題,但在這世上確實有不少「自私自利」的人。

 
然同樣是為自己利益或享受著想,但也有不同層級的關注。大多數世俗人從名利權勢地位的追求得到滿足,高一等寄情於山水田園、大自然美景風光,再高一點是從身心觀照上尋求解脫,如佛教中的聲聞行者即是。
 
同樣是圖謀個人福址,聲聞行者在身心上求解脫,放下一切、無待於一切,什麼都不求,只關心「身心性命之學」。道家自然主義雖是「有待」,但脫心志於俗務,有所求有所不求。而世俗人汲汲營營於名位財富,若不是以「利他」為出發點,則不只是「有待」而且是「錯待」,所求不過是夢幻泡影,以一種空虛來滿足另一種空虛。
 
為自己著想盤算是天經地義,我們不能苛求每個人都是菩薩、都當菩薩,但為個人想,也有想得深、想得淺的不同。淺者在有形有狀的物質上得到滿足,深一點的雖也是追求感官知覺的形狀事物,卻不在於物質欲望上,而是自然景緻之閒適與文藝之美;唯有無形無狀的精神涵養和心靈境界,才可以讓人得到最高層次的喜樂。
如此,我們可初分為羅漢、隱士和俗人三種「自利」傾向,這為自己謀福利雖不應為菩薩所重,但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理應得到一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