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信彌陀

敬信彌陀
彌陀淨土信仰存在,未必代表彌陀淨土一定存在、事實的存在,而這不是否定彌陀信仰,只是持一種「不可知論」(Agnosticism)立場。事實上,不相信彌陀淨土者眾,除解脫道外還可能包括一些大乘行者(如重於般若中觀思想者);在佛典中,亦沒有說不信彌陀有多大罪業,或者為一邪知邪見者。
 
在彌陀經教中,可說是「顯正不破邪」──只作正面表述,強調信仰和修學者有多殊勝功德,而不會說不信者將慘遭惡報、墮入惡趣等,可知這只是大乘修學法門之一,而卻不是唯一。
 
然而,不求往生彌陀淨土的菩薩行者,包括人間佛教的實踐者,仍必須對彌陀信仰報以無比崇敬的態度,讚嘆與護持此一修學法門。
 
換言之,一個大乘佛弟子,即便不求往生西方淨土,未曾皈信彌陀法門,仍應肯認彌陀淨土信仰的存在及其重要價值,不只推崇此法門、也要敬重其一切祖師大德。不只如此,不求往生極樂世界的佛弟子,一樣可以參與彌陀七,乃至主持彌陀法會等,唱誦、禮拜、書寫淨土法門相關聖典等,而將其視為是佛教修行的一部份。
 
此時「信」的態度明顯不同,「信」不是有所求,如為求往生淨土,而是「以情感之」,深化及激發宗教情懷與宗教情操,這樣的情操、情懷乃是任何佛弟子所必須的。
 
因此,即便印順法師並不求生西方淨土,但他仍對淨宗大德高度推崇(如印光大師);雖未必以「真常唯心」為了義,晚年於靜思精舍安養時,亦曾書寫「靜思十方諸佛,諦了一切唯心」,顯見對十方諸佛、一切唯心的肯認。如此寬闊胸襟,才是真正的大乘菩薩道精神,而不會「顧此失彼」,把自己(也把佛教)作窄、作小了。
 
讓學術歸學術、信仰歸信仰,即便學術的考證與傳統信仰的認知不盡相同,信仰者本身亦必須堅定立場;如印順法師面對眾說紛紜的佛法論斷,仍鼓勵人堅定信仰。[1]相對的,鄙視傳統信仰(如彌陀信仰),猶如鄙視學術研究一樣,皆有所偏差與過失;任何接受印順思想,逕行批判大乘、否定大乘,已然不解其中精義,[2]反而應重視、珍惜和善用此等方便法。

如此福嚴精舍、慧日講堂、弘誓學院、嘉義自在講堂、台南妙心寺等,弘揚印順佛教思想的團體,舉辦各式傳統法會、乃至主持彌陀佛七等,絲毫不會有任何內在矛盾或衝突等問題,在當下一樣是最虔誠恭敬的。
 
總之,即便是方便法,依然仍是佛法,大乘佛弟子敬信一切佛法,以及敬信一切虔誠有德之人。在此同時,淨宗行者也必須接受一事實,即不少佛弟子是不相信彌陀淨土的(乃至一切他方淨土說),但他們依然是佛弟子,即便這樣的佛弟子常受到他們非議(如以「小乘」稱之、貶抑之)。

[1]如<大乘是佛說>一文中說:「你們的提出這一問題,好像是懷疑大乘,而實是不能忘情於真常唯心論。信仰是應該堅強的,是不可隨便的因他人而輕易放棄自己的;這是應有的態度!」《以佛法研究佛法》( Y 16p153)
[2] 略作小偈一首:「印順判法義,為辨權與實;執實而捨權,誤解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