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世間,是痛苦的來源

討論區:
姓名或匿稱: 
無·明
世間真的很苦,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最慘的是求不得和五蘊熾盛苦。這些苦何解?需從親身體驗五蘊(色、受、想、行、識)非我非我所才能得解,這些五蘊就是你所認知的“我”、“我的”。若無這些苦,世尊(釋迦牟尼佛)正等正覺不出世間。世尊已經將寶貴的滅苦之法教給我們,需實修四念住(身受心法四選一)、出入息念,但很少人想出世間,想斷輪迴,為什麼呢?因為對色聲香味觸法還有貪愛,對色受想行識還有錯誤的認知。世間所謂的愛,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因為還有你、我的認知分別。沒有人給出去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即使只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希望你能過得好」,都是有所求,而當這個孩子死了,即痛不欲生,回報他的只有眼淚和心痛。這些愛包含了身心的慾望和依賴、佔有、比較(我對你比較好)、期待(然後是失望)、嫉妒(你對他比較好)……你若能靠四念住實修去觀察思想的無常(無我、人、眾生在其中)、感受的無常、觀察到六識瞬間變異,是虛妄的。靠出入息讓心有定力後再去觀察,看清楚你愛的人(五蘊)是因緣合和的一種存在,是無常變異法,若真的看到、體驗到實相了,了解這世間並沒有個真實不變的人,你就對自己的心鬆綁了。愛不再是“給”,而是“捨”,察覺到是心裡有個念頭生起,對眼識起反應(眼睛看到外面的那個人)生起了慈愛,於是隨順善業,身體行動,做了佈施。這裡面有慈愛的溫暖感受在心裡生起,這就是善報,然後感受消失,心境和外境同生同滅,你若有覺知的生活,清醒的察覺內心世界,就知道何謂善,何謂不善?知道苦從何而來,知道各種見解、思想都是生滅法,不能執著,因為它們會因外境而改變。我們(思想、意志)就是業力,而心有相應和不相應。若思想與佛法相應,靠實修就有幸能出世間,證無我、斷貪愛,趣向涅槃。但它們也可能和耶穌基督相應,然後不但有我,還要服從一個“主”……所有的思想就是世間法,是業力。你若能看清楚苦因,並非來自外境,而是內心的無明,而是來自內心的欲求和排斥,你的修行之路才算有個目標了。

沒有實修,不靜坐修習禪定,就無法親身體驗六入識非實有,識不實而生,生時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去。若無法體驗到識的虛幻、變化無常,就會執著身體為實有,身體是我的,而看到、聽到、觸碰的一切境為實有,是我在聽,我在看。有聽過有聲的心嗎?若聽見心裡所有思想都有聲音,有男、女、老、少,正常人很難不害怕的。但若能察覺恐懼升起的一瞬間聽到少女聲「我好怕」,再回來覺知心是平靜的,你就能理解“聽到”內心的眾生了。“觀世音”菩薩(觀察世間聲音)有害怕嗎?沒有啊。“觀自在”菩薩(覺知心定而無無明)有害怕嗎?沒有啊。為什麼要害怕自己的思想呢?這就是“無我”在展現它自己,思想非我,非我所有。禪修中若身體不見了,就知道“色蘊”非實有,是“身識”所造成的錯覺。你若無法從禪境中體會這一切,體會識的虛妄,就不能對識有真實的認知,它們是異生異滅,不受任何人的主觀意願所控制,識非我,非我所有。不修習禪定,心不定,就無法客觀的去覺知這一切。這一生的修行對象沒別的,就只是你的身和心,無明和苦在內心(不如實覺知色、受、想、行、識非我,非我所有),貪瞋癡在內心,而不在外境,要好好依四念住觀察這五蘊六識,以覺知呼吸讓心安定。這就是世尊教導我們的滅苦之道。「無明所縛,愛結所繫,眾生長夜生死輪迴,不得出離」。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若對眾生心懷慈悲,就要好好修行,你不做誰做?因為眾生還繫縛在你心的世間裡。你若往外看到眾生,往內看,只看到“我”。這就是無明。好好修行吧。

放開一切執著,放開行蘊想蘊(思想、意志、憶念),讓它們繞著身心現象(五蘊六識)自行觀察,你唯一能做的只有“保持當下的覺知”,當下身心現象不斷的自行生滅,某些現象快到只出現約0.1秒就消失了,思(行蘊)根本追不上,所以“想蘊”會不斷的出現重複1秒前的現象(回憶)輔助“思惟”去理解,例如當心察覺聲音的0.1秒剎那,它只是個無意義的聲音,但就這0.1秒後轉變成“聲音相”,變成心可以理解的文字,然後再執取它的意義或概念。這整個過程在0.5秒內結束。「感恩隆波帕默尊者!」心裡突然清楚的理解了某件事,然後某個心念升起,感恩……後面的連續思想出現了,要把這理解到的智慧迴向出去,然後迴向結束,理解到什麼了?行蘊去抓前幾秒的理解,卻抓不到!沒有。明明剛才清楚理解了什麼,怎麼內容會消失了?……努力了1分鐘,放下執著了。無常啊,剎那生滅的法不屬於任何人的,它自行升起消失,就連理解也是、想蘊也是。理解升起時彷佛得到了什麼,但在幾秒後就失去了。這個理解的內容整整過了2天後才出現(想蘊),但已經對理解內容不再貪愛了。因為看到諸法是如此無常,整個心運作的過程不斷剎那剎那生滅、變異。唯有無我、無常不斷自行運作。但沒觀到這些,就還會有執著,還會放不下,不是嗎?所以要好好修行,努力保持覺知在當下觀照身心,直到放下所有執著…。世尊說喜貪盡則心解脫,解脫一切悲傷煩惱痛苦、生老病死的束縛,精進再精進,精進並非有執著,而是當五蘊想掙脫“我”的束縛時而自動產生的一種動力,當覺知有束縛時,就會想掙脫,這是行蘊的自然反應。沒有覺知時是身心是無意識的做,無意識的思考,把五蘊綁在“我”的概念下緊抓不放,當鬆綁時,它們就會自行運作,只為了掙脫束縛,不為別的。一切隨著自然法則運行,無我,無壽者。

見證空性,見到本心是美好的事,大多修行人的目標就是這個。但它只是一個經驗,因為我們無法離開自己的本質(五蘊)而存在,生命還是會繼續……。所有我們貪愛的事就是痛苦的來源,因為無常,故有“求不得苦”。心識之流,剎那不停,所有現象不斷持續著。禪定也是美好的,但有觀察到“慾貪”嗎?心想安靜而不受打擾時,或禪定退失了,我們希望那種感覺再度出現。欲求無常之法為常,誤認不斷變化的現象是真實的,這個執著,就是痛苦的來源。同一個時刻,黑夜和白天同在(依美國和台灣為例),我們說日出日落,但它從來沒移動過,是我們自己(地球)在不停的旋轉。地球依空而住,身心也是依識而空轉。正念正知,這個能思考、有我有眾生,有過去未來,這包含一切概念,造作的心,才是真正要放下的。它們是無明心(行蘊緣識),是一切痛苦的製造者。要誰放下?也是行蘊緣識自生正念正知,修習四念住、呼吸法讓心定後就會有正法住心,會自防護,時刻保持覺知在每個當下,守護六根,不讓妄念攀緣。一念不察而迷是常有的事,但都放下,只清醒的覺知當下現前的身與心,如實知如實見,所有心境及感受無我、無常、空,心不動搖。若心動搖了,也是如實知,客觀的覺知這一切身心現象的生滅,不起執著,覺知者也是無常法,睡著了就沒啦,還能執著什麼呢?(笑)證無我的好處就是可以說“關我屁事”。痛是痛,覺知是覺知,感受是感受,覺知是覺知,思想是思想,覺知者又是另一個。心能清楚的區分,不會混淆。

死亡並非遙不可及,而只在呼吸間。無我的世間,業識不停流轉,依業力而受報。行蘊想蘊(意志、思想),感受和色身,它們是無意識的一種存在。能覺知的它們的是心意識,但這個心是無相的,卻有覺知的功能。所以修行的要點就是時刻保持清醒的覺知,方法就是四念住,保持清醒、客觀的覺知一切自己的身心現象,以平等心如實覺知。修出入息念很重要,不修習禪定,就不能深入實相而產生理解。永遠別為“我”求什麼,因為實相上“我”並不存在,要求就為虛空法界眾生求,要心懷慈悲,因為“身”是細胞、細菌和微生物的世間,心是虛空法界眾生的世間,而非“我的”身或心。「解放你的心,你的心知道所有的答案」蒂帕嬤說的沒錯,事實就是如此。那些問「我是誰」和不樂世間苦的行蘊(思想)能帶領心去修行,找尋真正的答案。但你必須以大無畏的勇氣,必須忍辱、忍耐,過程中有任何苦、可怕、不舒服的經驗都以【金剛經】和【心經】做為心的支柱,若有疑惑,就去讀【雜阿含經】。體驗無常並不難,但要做到體驗“剎那無常”。這樣才能對佛法有真實的認知,而體驗、察覺行蘊非我是重要的,因為有煩惱,有疑惑的,不是我,想入涅槃或去極樂世界的,不是我。你能清醒的觀察到佛說的12因緣法是如何運作。就在當下的身心,不在過去世或來世。本心也只能往心裡找,它不在書本、知識或世間其它任何地方。要精進再精進,勤修四念住和出入息法。色身註定要回到四大,瓦解分離。但心可以不受身影響。五蘊裡面沒有一個“我”會死,也不是“我在輪迴”,唯有精進修行者,才能“如實知,如實見”,心裡沒有任何的遺憾、疑惑和恐懼。看看你的思想,它們是如何欺騙你的?要等幾萬年後彌勒佛出世?要等死後去西方極樂世界再修行?那它們能告訴你,你會怎麼死嗎?死法如何?是溺死、病死,還是車禍?死時有哪些痛苦會出現?心會如何反應?它們非常肯定來世還能出生在有佛法的國家嗎?如果“你的”思想不肯實際去做任何事,只會用語言概念去解釋佛法和編織美夢,勸你還是早早丟下它們,以求自保。因為思想不會死,它們不斷在各處輪迴,文字不會死,語言、知識、概念不會死,會死的只有你。 「無明所覆,愛結所繫,眾生長夜生死輪迴,不得出離。」無數世,眾生的淚水已多過海水……。 迴向:「我願犧牲自己的生命,滅除眾生苦,願我的消失,使一切法界眾生能證入涅槃。願一切眾生都能安詳,離苦得樂。」

世間真的很苦,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最慘的是求不得和五蘊熾盛苦。這些苦何解?需從親身體驗五蘊(色、受、想、行、識)非我非我所才能得解,這些五蘊就是你所認知的“我”、“我的”。若無這些苦,

南傳《相應部 卷35》
諸比丘!凡
非汝等之所有者,此應摒棄,摒棄於此 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如何是
非汝等之所有者? 諸比丘!
非汝等之所有者,應摒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
當棄此,棄此 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

眼耳鼻舌身意 皆不是我的
佛經說,凡 不是我的皆應摒棄。

摒棄之,才能得安樂(涅槃)

《增壹阿含經 卷第三十八(三)》
佛告比丘曰。此岸者
也。彼岸者身滅耶。

「我」僅僅只是一種幻覺    隆波帕默尊者

這個心,僅僅只是感覺,是「感知者」,

事實上,心就是「感知」,

它並沒有一個實體。

通過眼根去感知,稱為「眼識」;

通過耳根去感知,稱為「耳識」;

感知到心內所思所想,稱為「意識」,

因此,實際上,

真正的心是無形無相的。

心,僅僅只是感知本身,

它就像苦、樂,

沒有什麼實體,

僅僅只是感覺而已。

苦的感覺、樂的感覺,

都是沒有實體的,

或者好、壞、貪、瞋、痴,

也只是心裡的一種感覺。

心,則是感知本身,

不是人、不是我、不是他、不是眾生,

它僅僅只是(能)感知所緣而已。

對於眼根方面的所緣的感知,

稱為「眼識」;

對於耳、鼻、舌、身、心方面的所緣的感知,

則分別是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試著去觀察,

如果我們看到了「感知本身」,

就會發現「感知本身」也不是「我」。

~隆波帕默尊者(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最好的心,是平常心》——「我」僅僅只是一種幻覺

中文字幕視頻:https://youtu.be/5REYxOPWTb8
全文:https://www.shineling.org/lp-pramote_full-txt_8/

索書鏈接:https://www.shineling.org/book-shop/

您已被邀請加入「「法義法文-台灣四念處學會-佛陀四念處法義法文」!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kI8HkmaYCsMUjg-HA_r8zOpqEd3iT_P7xcUd7w?utm_source=...

【怎樣照見,才會明白心不是我】    隆波帕默尊者

要看到『心不是我』的方式,

必須看到『心生滅』。

心在眼根生了滅;

心在耳根生了滅;

心在鼻子生了滅;

心在眼耳鼻舌身意哪個地方生,哪個地方滅。

心並不只有一顆,

凡夫會感覺〜心只有一顆。

心啊!

有時候感覺苦;

有時候感覺樂;

有時候感覺善法;

有時候感覺不善法,

跑去看、跑去聽、

跑去聞、跑去嘗、跑去想、

跑去感覺身體的接觸……

誤以為"心只有一顆",

那是不可能看到『心不是我』,

因為那是很穩、牢固的誤以為"心是我"。

但事實上,心並不只有一顆,

心一直處在生滅之中,

一顆心生、

一顆心滅,

日夜都是這樣子的。

如果訓練『觀心』,

心有快樂生了就滅;

有痛苦的心生了就滅;

貪的心生了就滅;

生氣的心生了就滅;

迷失的心生了就滅;

看畫面的心、

聽聲音的心、

聞氣味的心、

嘗味道的心、

感知身體接觸的心、

想的心--全都是生了就滅。

如果一而再、再而三,重複這麼照見……

某一天就會頓悟:『心不是我』

隆波帕默尊者

聽錄、摘錄自2022年09月18日直播開示 33'20" ~ 34'33"
本文內容是根據尊者直播視頻聽錄、整理而成,文字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內容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直播同聲翻譯|坤能•禪窗
文字整理|台灣四念處學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3Lcw1FlV_o 

您已被邀請加入「「法義法文-台灣四念處學會-佛陀四念處法義法文」!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kI8HkmaYCsMUjg-HA_r8zOpqEd3iT_P7xcUd7w?utm_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