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貪」

「修行之貪」

太虛大師自述「本人在佛法中之意趣」,其一為「無求即時成佛之貪心」,然而「即時成佛」不是一種願心,或一種精進勇猛心?怎麼成為一種貪心呢?

 

「即時成佛」是一種發心,乃願力與精進力的展現,如在《般若經》中屢屢說「速證無上正等菩提」,難道這也是「即時成佛之貪心」?此外,《大悲心陀羅尼經》要我們向大悲觀世音菩薩祈求發願──「速知一切法」、「早得智慧眼」、「速度一切眾」、「早得善方便」、「速乘般若船」、「早得越苦海」、「速得戒定道」、「早登涅槃山」等,這也是「即時成佛之貪心」?

 

修行原是為了對治煩惱,其中主要為貪瞋痴煩惱,可是我們又用一種「貪」的方式來修行,希望有更多、更大、更快的成就。如此,修行原是為了斷貪,而卻又以「貪」來修行,兩難之間彷彿形成一種障礙。

 

意即,既要「速證」,但這「速證」的精勤,又不能是一種貪心,之間異同如何取捨、又該如何拿捏,也頗耐人尋味。

 

事實上,很多人精進修行,卻不得力或事倍功半,其一原因或在於「貪」。因修行本身,如《老子》所說「為道日損」,不是為有所得、有所求,而卻是有所捨、有所放,也因此「慢慢修時快快到」。

 

相對的,「快快修時慢慢到」,修行之「弔詭」即在於此。猶如一個人為了增長功德積極行善,然而作功德想之善行,此功德本身就大打折扣,甚至一點功德也沒有。

修行愈是自然愈好,愈強求反而失真,因此平常心、腳踏實地才是穩當穩固的。這不只是佛法,一切美善的追求亦復如是,皆是「無為而無不為」、「滅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等,顯示了不執著、無所得空的修行,才是真正的高段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