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南道北道對阿梨耶見解之分歧(與中國佛教大乘唯識學)

姓名或匿稱: 
楊錦全

老師好,可否告知導師『佛教史地考論』~中國佛教史略,34~35頁,相州南道北道對阿梨耶見解的差異,及「法性生一切法」「計梨耶生一切法」之意涵。感恩! 『十地論』立八識 ,即以第八阿梨耶識為第一義心。以此真常心為本,闡述「三界唯心」。然傳譯時即有諍論,即阿梨耶為在纏真淨而不失自性者,抑真性在纏不守自性而妄現者 [P35] 。勒那摩提以梨耶為淨識,即法性真如;故「計法性生一切法」,「計於真如以 為依持」,主「現常」;以授慧光,其道行於相州南道。菩提流支以梨耶為真識 不守自性而虛妄現者,故「計阿梨耶以為依持」,「計梨耶生一切法」,不許法性真如能生,主「當常」;以授道寵,行於相州北道。......

回應

錦全法友所提問題與中國佛教的唯識學派有密切關係,導師1944年所寫的《佛教史地考論》原文如下:

《十地論》(編按:全名為《十地經論》,世親菩薩造,北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同譯,佛陀扇多傳語,於西元508年夏譯出)立八識,即以第八阿梨耶識為第一義心。以此真常心為本,闡述「三界唯心」。然傳譯時即有諍論,即阿梨耶為在纏真淨而不失自性者,抑真性在纏不守自性而妄現者。勒那摩提以梨耶為淨識,即法性真如;故「計法性生一切法」,「計於真如以為依持」,主「現常」以授慧光,其道行於相州南道菩提流支以梨耶為真識不守自性而虛妄現者,故「計阿梨耶以為依持」,「計梨耶生一切法」,不許法性真如能生,主「當常」以授道寵,行於相州北道。隋初,真諦之攝論宗傳入北土,說梨耶通真妄,近北道之說,因助北以拒南。依真常淨心而為流轉之說明,於真淨妄染(識)之間,不期然而有學派之分流。此與即妄有而為還滅之說明,於妄有及性空之間,有學派分流同也。(《佛教史地考論》pp.34 -35)

以上相關內容,導師晚年在《華雨集第四冊》之〈佛學大要〉介紹中國唯識宗時,再為論述:

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譯出無著、世親論、《十地論》為最著,宏傳者稱地論師。傳地論師以阿梨耶識為第一義心,以譯者所見互異,故所傳不同。勒那摩提以阿梨耶為淨識,即法性真如,故「計法性生一切法」,「計以真如為依持」。慧光傳其學,流行於相州南道。菩提流支以阿梨耶為真識不守自性而妄現者,故「計阿梨耶以為依持」,「計梨耶生一切法」。道寵傳其學,流行於相州北道。慧光再傳曇遷,得真諦譯《攝論》而傳於北土,說梨耶通真妄,近北道之說。……依如來藏,有生死、有涅槃,是依持而非生因,地論師「計法性生一切法」,立義變矣!菩提流支譯《唯識論》,立心意識了別為相應心;「不相應心者,所謂第一義常住不變自性清淨心」:依此以解十地經之「三界虛妄,但是一心作」。流支譯《楞伽經》:「如來藏識不生不滅」,「無始世來,虛妄執著種種戲論諸熏習故」;「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如來藏與阿梨耶識合說,本於《楞伽》,可旁通真諦之『攝論』。如來藏(真心)藏識之學,乃成為北土唯心論之主流唯識宗及攝論、地論三系,同源異流,並為印度大乘論學惟宏傳北地之地論師,以如來藏為能生一切,漸有中國佛學之特色。(《華雨集第四冊》,pp.302 -304)

承上所述「唯識宗及攝論、地論三系,同源異流,並為印度大乘論學」,印順導師於《佛法是救世之光》之〈中國佛教各宗之創立〉一文中,論及中國佛教有關唯識學的「大乘有宗」共有三系:

北魏菩提留(流)支等,譯出世親之《十地論》以黎耶為真識。承其學者,名地論宗,為大乘有宗之一系,後擴展而演為華嚴宗。三、陳真諦譯《攝大乘論》於嶺南,以黎耶為妄識而通解性為大乘有宗之第二系稱攝論宗。然南方所傳不盛,入北方又為地論師所融攝;逮玄奘傳譯法相,乃無獨立研究者。四、唐玄奘傳無著世親之學,以《成唯識論》為主,明阿賴耶唯妄唯染。學者稱法相宗,實乃大乘有宗之第三系。(《佛法是救世之光》,p.116)

錦全法友所提「相州南道北道對阿梨耶見解的差異,及『計法性生一切法』、『計梨耶生一切法』之意涵」(編按:「計」是「主張,認為」之意)。筆者揣度,導師可能引用了中興天台宗的九祖荊溪湛然大師(西元711-782歷唐玄宗等三代)的看法:

天台沙門湛然述《法華玄義釋籤》卷18:初明《地論》教道多諍,次與別門辨諍輕重。初文云「如地論有南北二道」者,陳梁已前弘地論師二處不同相州北道計阿黎耶以為依持,相州南道計於真如以為依持,此二論師俱稟天親,而所計各異同於水火,加復《攝大乘》興,亦計黎耶以助北道。又《攝大乘》前後二譯,亦如地論二計不同,舊譯即立菴摩羅識,唐三藏譯但立第八。(CBETA, T33, no. 1717, p. 942, c16-24)

天台沙門湛然述《法華文句記》卷7〈釋信解品〉:「北人」者,諸文所指多是相州北道地論師也。古弘《地論》相州自分南北二道,所計不同,南計法性生一切法,北計黎耶生一切法,宗黨既別釋義不同,豈《地論》令爾耶?(CBETA, T34, no. 1719, p. 285, a1-7)

南北朝及隋唐,百家爭鳴的時代,「南北各家師說」非常龐雜,依筆者有限的理解,簡略地說:

相州南道以阿梨耶識(阿賴耶識)為真識,「計法性生一切法」是融入了《十地經論》及《入楞伽經》「三界虛妄,但是一心作」的「(真心)唯心型如來藏說」,主張「(如來藏)真如法性為諸法(生起)之根本(阿梨耶識的真如法性等同如來藏,近於「地論宗」【印順導師於《印度佛教思想史》p.348表示:地論師」說:阿梨[賴]耶識是真識。十地經論說:「應於阿梨耶識及阿陀那識中求解脫」,並沒有真識的意味。「地論師」的真識說,可能是從菩提流支所譯的,按:真常唯心如來藏系的)入楞伽經的「自相阿梨耶識不滅」中來的

而相州北道「計梨耶生一切法」則是主張「妄識而通解性」的「阿梨耶識(阿賴耶識)緣起說」(阿賴耶識為諸法生起之根本),近於「攝論宗」。

有關南北朝及隋唐對於「南北各家師說」之思想,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六及第七講有詳細的解說可以詳閱,試摘引一小段供參考:

「南道北兩系學說的不同,道宣已經大體上指了出來,即「當現兩說」和「四宗五宗」之異。地論師原來兼通《涅槃》,討論過佛性問題不過兩系的著作,除南道的還略有殘存外,北道的早已沒有了。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僅能知道二家的主要區別在於南道講染淨緣起是以法性(真如、淨識為依持,故與本有說(現果)有關係;北道講染淨緣起則以阿梨耶識為依持,同攝論師相近,認為無漏種子新熏,與佛性始有說(當果)有關係

(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七講,p.152,1985年里仁書局)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