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於小、不雜於大

不拘於小、不雜於大
1942年印順導師《印度之佛教》「自序」中說:「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宏傳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機應慎),攝取後期佛教之確當者,庶足以復興佛教而暢佛之本懷也歟!」而這也成為他探求佛法的根本信念,晚年著述中也多次提及於此(如〈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可知,印順導師對於初、中、後期佛教各有判攝和取捨,如此佛教信仰就像一棵健康的菩提樹,既有所本而紮根深厚,也以此為根本任枝葉茂盛的生長,但一旦長得過頭、長得雜亂,就必須適時適度的清理修剪,重現菩提樹的繁茂生機,如此而有所本、有所長以及有所收攝。
 
上述之根本信仰,或也可以簡化為「立基於小,弘揚於大,大而不亂,暢佛本懷」十六個字。意即印順導師認定阿含經教是佛法的基礎,但以此為根基卻不以此為全部,反而要闡揚大乘佛法的真精神,然而大乘菩薩因度眾廣行方便,不免「方便出下流」而流於雜濫,如此節制與規範是必要的;如此融通大小又於穩健中求大的「中道」修行,當可以直通佛陀本懷。
 
印順導師宏觀佛法的器識和遠見,既不囿限於小又不紛雜於大,當值得現今一宗一派佛法弘傳者的借鏡參考。

相關文章 印順佛學之「大小共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