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亮 - 周日, 2020-08-09 08:51
姓名或匿稱:
林文亮
「如上所說的生滅,中觀宗徹底的確立緣起法是『即生即滅的』,這是《阿含經》的根本論題——『是生也是滅』。相對性與內在的矛盾性,為緣起法的根本性質,然這在中觀以外的學者看來,是難得理解的。中觀以外的佛學者,以及一般人,他們以為:生是生起,滅是消滅;生既是生,即不是滅;滅既是滅,即不是生。生與滅,簡直是隔別無關的。佛說的「即生即滅」,是怎樣的困惱他們!」(《中觀今論》,p.47)
「這生命中心的人間世,或見到它的和諧,於是乎說:「天地之大德曰生」;「上帝愛世人」。或見到它的凌奪,於是乎說:「天地不仁」;「真理就是不和」。在佛教的見地看來,這是生命流的兩極,是不相離的生命內在的本質。這世間雖似乎有靜止、有喜樂、有自在,而第一義的見地是:「諸行無常」、「諸受皆苦」、「諸法無我」,佛教是特別把握這一端,而把它看為世間的實相。因此,這生命中心的世間,佛教是把它作為沒奈何的苦惱看。一切在無常變化中,『是生也是滅』;『即生即滅』的相續,從生長到安住,從安住到異滅。這生滅滅生的狂流,充滿著生存的喜樂與愛好,而生存的實相是苦惱,所以《雜阿含經》說:「以一切行無常故,一切諸行變易法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有樂必有苦,有愛必有瞋,你要求生存就不能避免鬥爭,這是世間的實相。如果是世間,世間永遠是這樣,除非你能截斷要津,破網而遊!」(《佛在人間》,pp.297-298)
導師在著作中時時提到『即生即滅』是阿含的根本論題等語,但生了即滅,滅了又生,是「即生即滅」這還體會。但是,這『是生也是滅』的描述,沒有「生死一時共」的矛盾?這即是導師所謂的「緣起內在矛盾性」?
- 瀏覽次數:3429
回應
回應:「是生也是滅」之義解
依導師所論示的「中觀宗徹底的確立緣起法是『即生即滅的』,這是《阿含經》的根本論題——『是生也是滅』。」來討論
一、《阿含經》的「是生也是滅」:所有集法(緣生之法)皆是滅法
二、一切緣生集法「是生也是滅(即生即滅)」的原因:(無常因緣所生)五蘊當下是「無常:新新非故」的「生滅相續不已」
三、即生即滅與中觀義
主編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