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有火性!?

火有火性!?

佛典中論證如來藏清淨佛性之存在,「譬喻」是常有的說理方式,認為眾生之所以會成佛、能成佛,正因為有佛性;相反的,若無佛性則不得成佛,猶如黃金之鍛造乃是有「金性」,若無「金性」何以成黃金?

《圓覺經》中說: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及說譬如銷金礦,金非銷故有,雖復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不復重為礦。

 

以金之鍛造成金,推論必定存在「金性」,藉以說明眾生之成佛,必定存在佛性,如此以「譬喻」作為理解的方便,論證效力恐有其限制。

 

如我們可以說木頭之燃燒是因為木頭有「火性」?包括蠟燭、紙張等之然燒,皆意謂著蠟燭、紙張等有「火性」?木頭、蠟燭、紙張等有火性之說,恐不是多數人所能同意的,無疑的木柴、蠟燭、紙張等是易燃物、有易燃性,但易燃性是否即是「火性」?

 

事實上,造成火的燃燒現象是「緣起」過程,火之燃燒是眾緣和合,如燃燒三要素之可燃物、助燃物(氧氣)及燃點作為必要條件,而且缺一不可。

 

這意味著燃燒是因緣際會,非以特定的「火性」作為根本前提;且即便有「火性」也是「無自性」,隨著因緣生滅(如化學變化)而可能消失;黃金之鍛塑亦復如是。

 

是故眾生成佛未必是因為佛性本具,未必需作本體論的形上預設,而卻仍是業因業緣的關係;佛性主要是表徵成佛之可能性,而不代表必然性,中觀見理解下的佛性義當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