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th in Mind - 週六, 2020-10-17 07:37
正義來自於內心和諧
任何不公義的造成(傷害造成)都是人心的失衡,在思想、性格出了問題。相對的,最大正義的實現,會是身心的安穩平衡,只要一個人身心安和就不會想傷害他人,即便有也是無心無意的,可知身心照顧好才是源頭,才是最長久、最可貴的正義實踐。
內在若平衡穩定,外境自不可動搖;消極而言不會去傷害他人,且不被人所傷害,積極的說是自我的保護,而且想去保護他人,使得內、外皆能和諧平等。
以內在心靈的和諧作為談論正義的前提或基礎,當是佛法對正義的看法,正義相應於佛法所重視的平等價值,佛法的平等(equality)不只重於公平,而且應有平穩、平和及平衡(equanimity)等意義。
是故人世間公平正義,除了向外求,更需要向內找,但這不代表客觀正義不重要,而涉及「本末之辨」以及「二諦」的雙重思維架構。
倘若能明辨本末始終,進可「崇本舉末」、退可「崇本息末」,既可舉揚、亦可歇息;或者,依「二諦」的「精神」來說,以出世心作入世事,對世間公義堅持卻心無所執,如是當是佛法看待正義的態度。
相關文章 業報與慈悲下的正義
附錄:
正義六首
(1226)
因「業」稱義
看得見、摸得著的
可抗、可爭、可革命
看不見、摸不著的
難知、難料、難思議…
(1225)
欲求令人心亂
追求正義
也是種求!
公平未至
心已慌亂…
(1224)
不平之鳴
而有正義之聲
心靈的不平──
不平靜、不平和、不平穩
自己是否聽到?
(1223)
返求於心但求於己
正義
不只善待他人、合理對待一切
正義
亦要反求於己、平靜面對心靈…
心的混亂
對自己的不義!
(1222)
正義要力爭
但怒氣不生
邪惡要打擊
但不徐不急
(1221)
「公義唯心造」
公平正義
是心靈的平和
給予所應得…
不公不義
是心靈的失衡
傷害之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