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Skip to search
Login links
Login
Register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toggle
主選單
主編隨筆
網路讀書會
導師著作答客問
佛法討論區
法海涓滴
次選單
佛學問答集
網路芳鄰
關於我們
檔案下載
公告事項
您在這裡
首頁
»
願力 vs. 業力
願力 vs. 業力
Breath in Mind
- 週五, 2020-11-06 06:33
願力
vs.
業力
佛弟子相信「願力能轉業力」,然而「神通難抵業力」亦是常見的說法。業力是一因果法則,既作為法則就有其必然性、普遍性、客觀性
──
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意即「法爾如是」。
因此「理智」的想,解脫聖者之「業盡情空」,說什麼也不能
/
難以「隨業流轉」;只不過「情感」來說,「願力」大於「業力」,任何發大誓願「迴入」菩薩道的阿羅漢,轉換跑道皆樂見其成。
也因此,到底阿羅漢可不可以「迴小向大」?一切眾生是否都可以成佛?《大智度論》給了「圓融」的回答,表示「二事皆實」
──
認為兩個說法都是對的,如是平衡其中的兩難,關乎情、理之間的兩難。亦即,《大智度論》說:「漏盡阿羅漢還作佛,唯佛能知」、「若求得佛時乃能了知,餘人可信而不可知」,肯定聲聞得以轉修菩薩道(或至少不否定);雖然《大智度論》是《般若經》的註釋書,理應依著「已於生死作障隔」之說作否定。
「情理」之兩難在佛門中處處可見,如理性上說「個人業力個人擔」,但感性上菩薩之悲心殷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如此亦顯示業力與願力「情理」切入角度的不同。
相對於解脫道行者之「求證心切」,不願下地獄一心求解脫,真正的菩薩卻寧可下地獄不願求解脫,如龍樹《十住毘婆沙論》:「雖墮於地獄,不應生怖畏,若墮於二乘,菩薩應大畏」,可以看出聲聞與菩薩心境之截然有別。
但無論如何,「直入」菩薩正常道一定是穩健的修行,印順導師「讚仰菩薩常道,不曾能急於求證」即是選擇此一路數,如是而說「願生生世世在這苦難的人間,為人間的正覺之音而獻身!」同樣的,證嚴上人之「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亦可說是「直入人間」的菩薩修行,兼顧了理想與現實、情與理的兩面。
Tweet Widget
Share on Facebook
Facebook Like
發表回應前,請先
登入
或
註冊
瀏覽次數:656
導覽
HELP
搜尋
聯絡
Create content
最新文章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Accelon 2017 可全文檢索)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CBETA Online 版) [
全文檢索說明
]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光碟
[
來源網站
]
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CBETA 光碟,包含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
最新回應
回應:「三修比丘」錯在何處?
6 天 13 小時 前
愛之深則恨之切
2 週 2 天 前
回應「大乘空宗發揚皇厲」之字義
2 週 2 天 前
回應「掉舉、慢、無明,在二界各是指何而言?」
2 週 4 天 前
關於佛陀觀
3 週 13 小時 前
謹向提出「關於中觀的佛陀觀」等論題的法友補充說明
3 週 2 天 前
回應:假有實有的雙關論法(版主按:犢子部建立「不可說我」,此為「憶念,作業受報」的重要問題)
3 週 3 天 前
以善心弘揚相似佛法因果如何呢?
3 週 4 天 前
法身常在
3 週 5 天 前
回應:「無礙性的幻相」是應該能緣起幻有的?不可說實無。
1 個月 4 小時 前
導師著作答客問
「是生也是滅」該如何理解?
請問導師在成佛之道中提到初果聖人斷三結,屬於見惑,而『我見,是自我的妄執,為生死的根本,從我見而來的,是我所見,斷見、常見,一見、異見,有見、無見……。』,這「常斷一異有無......等的一切見」即是指14無記之62見?
導師在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講記中說「佛法所說的空,空是就行業來」等語,似乎與大乘佛法「『一切法』趣空」的旨趣不合?感謝開示
承上題,「十二支中的無明是否等同於見惑?愛取支為思惑?」
導師著作所言之三支、五支、十支、十二支緣起支中,就緣生之內容,是否就相同者整理如下表所示?
配合上題,「有為」的緣起流轉生滅相續,是否應為如下圖所示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如依十二因緣是這樣有、這樣生?感謝開示
請問「無常滅」與「性空寂滅」應如何分別?
『知』流轉門,即是『得』「法住智」?「『知』還滅門,即是『得』「涅槃智」?
提出問題,「無常滅」是涵攝在流轉門中還是還滅門中?
「二合生『識』的『識』,與十二支緣起中的『識』支,有何不同?
有人批評印順導師採用世俗本位的歷史考證方法,對佛教造成傷害,使大乘信仰被遮蔽。
印順導師認為大乘是非佛說嗎?
印順導師相信華嚴經、法華經、阿彌陀經是 “聖言量” 嗎?
「他作他覺」是何所指?
導師在「印度之佛教」214頁,提到眾生因自性見,故「戲論無邊,正觀緣起之八不,則自性空而分別滅,分別滅而戲論息矣?此八 不之緣起中道,為三乘解脫所共由,『而菩薩則不共』。何者?」
「以佛法研究佛法」中提到「但過分傾向一切法的分別,不免忽略了佛所『自說』的.....」是否應為『自證的』?
導師在佛法概論頁88提到「如龍樹的解說無生,即生、無生等五句皆絕。」,請問此五句為何?
生死流轉是緣起的;還滅涅槃不是依於緣起,「是緣滅了」?
導師在佛法概論176頁中提到:1.「專修取相的分別行」2.「如專談法法平等,不知行為有法與非法」等,各是指何?
導師在佛法概論提到「愛結所繫的愛,在緣起支中,即說為行」,請問此「行」此「愛」與緣起支中的「『愛』、取」不同?
南北傳佛教之「三歸(皈)依」
何謂、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他方穢土
佛教的歸類
‹ 上一頁
2 of 9
下一頁 ›
more
新的討論版主題
2020/12/31 南無阿彌陀佛聖誕
錯誤的修行;錯誤的認知
十善業道心得分享
真誠善意的信心,是學佛基本。
八正道心得分享
更多
法海涓滴
「復興佛教」的種子
放下保平安
《心識與解脫》之封面與架構
從「人間佛教」談「驅魔」
三法印與三性
實踐佛學
菩薩也可以是異教徒
真常唯心如何使佛教走向衰頹
真常唯心未必使佛教走向衰頹 之二
真常唯心未必使佛教走向衰頹 之一
1 of 67
下一頁 ›
more
主編隨筆
曲解印順導師思想回應集錄
「惑、業、苦」與十二因緣
重建阿含的地位與價值
孤峰獨拔的人菩薩行宗師—印順導師
我所認識的傳道法師
獨釣寒江雪的比丘菩薩—我所認識的仁公長老
我研讀唯識的報告
克里希那穆提之宗風與佛法
印順導師對於中國佛教復興之懸念探微
北京《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全集》簡體版出版座談會——大陸教界及學界對印順法師佛學思想之看法
1 of 3
下一頁 ›
more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
密碼
*
註冊新帳號
索取新密碼
CAPTCHA
這個問題是要驗證您並不是自動化程式,以防止本站被貼入大量廣告。
主選單
主編隨筆
網路讀書會
導師著作答客問
佛法討論區
法海涓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