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部分學習佛法者,均說「現象界即本體界,「空」和「有」是一體的兩面。」
包括
1.博碩士論文2.0光山3.現代0學4.淨0學會5.真0宗6.00教團.....等等。幾乎成為大家對佛教的公認。
2.如
(1)「不妨說,緣起與空性,不過是一體的兩面。」
(2)佛教認為「空」
(3)色與空,空與色是一體兩面
(4)空與有是一體之兩面,中道之顯現吧了
(5)現象界即本體界,「空」和「有」是一體的兩面。 ... 由於王維能夠明白空有不二的中道實相,所以他在〈與魏居士書〉一文中說:「故離身而反屈其身,知名空而反 ...
(6)以「緣起性空」為理論基礎,「空」與「有」是一體兩面
(7)空有不二,空是為了建設有,有是空的體現,虛空容納萬物,空有合一,真空妙有。(真空非空,空有不 ... 空有不二、一體兩面、互相依存)。 經云:「如來所....
(8)能夠把握中道,就 ... 有」,因「有」而達「空」,緣起與性空不是對立的,而是一體兩面的
(9)《金剛經》所謂 ... 我的空相,
(10)像錢幣一樣,有大頭、10元兩面。
3.以上,幾乎所有顯密、內外、大師、上師、學者、仁波切....等等,都一致認為「有與空是一體兩面」。成為佛教內外一致的通說。
二、但是,真是如此?
從學習得來的確信,「空」、「有」是不能說一說異的,也不就是一是異的。
1.「空」,是聖者為了跟眾生說明「有」(存在)的真實相而假名說的。「空」不是「有」的本體;也不是「有」的「面相」。即有即空,空是有的深義。
2.「有」(存在),不是像眾生以為的「實有」「實在有」「不變有」「恆常有」「固定有」「獨存有」。實際上,『有』(存在),皆是「假有」「如幻有」「施設有」。
為什麼?因為一切「有」(存在)法,無不是因緣的假合。因緣的「假有」,沒有一點點「實在」「不變」「獨存」的「本體」「本質」。世間從來沒有「實在、常存、獨一」的實有法,實有法一點都沒有。
3.「法性——空性,不是一切法的動力因,質料因,不能說一切法從空性中顯現出來,發展出來。這與一般哲學家的本體論,從本體而起現象的觀念,完全不同。法性——空性,是一切法的本性,至少也是有情——蘊、界、處的本性。心的法性,與一切的法性,當然平等不二。」(《無諍之辯》,p.156)
4.有空不是一體兩面
「有」的(存在的)即是「空」,空卻不礙有。有空不是一體(當然也不是別體);有空不是兩面,有是表相,空是有的內在特性。「空」是「有」的本性(「空相——空性,即一切法的本性、自性,一切法是以無自性為自性,自性即是無自性的。」(《般若經講記》,p.184))「空」是有的深奧義,唯證方知。
「緣起法」幻現有生滅、常斷、一異、來去、垢淨、增減等自性實有相,「佛把這些相對的都否定了,從此否定的方式中顯示絕對的空性。龍樹說:「破二不著一」,所以這些相對的——二法否定了,我們不應執為一體,如還有所執,還是不對的。」(《般若經講記》,pp.187-188)
5.因緣生法即是空
空不是什麼都沒有。有的、存在的無不是空的。「空」才能不礙「緣起假有」。故說「有依空立」。「空性,是要在具體的事實上去悟解,依有明空,空依有顯,若離開了具體存在的事物,也不知什麼是空了。」(《般若經講記》,p.173)
6.導師的書似未曾有「有空是一體兩面」之論。多說
「法法從緣有,法法本性空,緣起(有)與性空,不一不異,相得相成。」(《佛法是救世之光》,p.186)
「現起的有,與無性的空,不一不異,所以說「故說一切法,非空非不空」,這就是中道了。」(《華雨集》第一冊,p.210)
以上是否正確,還請老師指正。
- 瀏覽次數:4699
回應
回應:「空」和「有」是一體的兩面?
一般世間哲學宗教所謂的「體相用」三大,是本體論之思想模式,此為自性論之展現。
佛教的緣起論,不是本體論者,所以「有空不是一體兩面」,法友引據導師如下所示很正確!
即使是涅槃的現量體證,導師表示「也不會覺得是一體」!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