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法友 (未驗證) - 週六, 2021-07-10 17:11
姓名或匿稱:
學智
「本來,「冷」是我們心裡的感覺,物質之所以叫做「冷」,在佛法裡就叫做「因的果稱」。根本是因,但是名字用果的名字,因立果的名稱。所以,這個聽起來好像是果的「冷」,實際上是指它的因——引起冷的感覺的物質因素。舉個例子來講,比如上餐館用餐,「吃了什麼?」「今天吃了三百塊錢。」「三百塊錢」怎麼吃呢?吃的是飯菜,怎麼吃三百塊錢呢?這是因為用三百塊錢買東西,我們吃了東西,就說「吃三百塊錢」,這個也是「因的果稱」。我們世間的語言就是這樣子方便講的,有的在因上講果的名字,有的在果上講因的名字。所以,「冷」本來是心理上的一種感覺,但是,現在是約使我們感到「冷」的那個東西叫做「冷」。」(《大乘廣五蘊論講記》,p.26)
就說「吃三百塊錢」,這個也是「果的因稱」吧?
因為「這是因為用三百塊錢買東西」,(已經)吃了東西,這件事是果,因是用三百元;
以因(三百元)說果(吃了),所以說:「吃了(果)三百元(因)」。以因(三百元)說果(吃了東西)。故,應該是「果的因稱」才是吧?
- 瀏覽次數:2747
回應
回應:《大乘廣五蘊論講記》「果的因稱」相關事例
如果將導師《大乘廣五蘊論講記》相關整段內容列出,可以讓讀者易於了解導師白話解說【佛法「因的果稱」的特殊意義】: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