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學式的人間佛教

中觀學與人間佛教

當今台灣「人間佛教」道場各自發展出自身特點,如佛光山闡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為「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順理或可說法鼓山為「聖嚴模式的人間佛教」、慈濟志業為「證嚴模式的人間佛教」等,當然印順導師「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亦有其特色,不過與其說是「印順模式的人間佛教」,突顯個人的思想主張,吾人更傾向定位其人間佛教為「中觀學式的人間佛教」。

 

「中觀學式的人間佛教」乃遙契龍樹菩薩之主張(龍樹亦是上承於佛陀),如印順導師在《永光集》(頁255):「說我贊同「緣起性空」,是正確的,但我重視初期大乘經論,並不只是空義,而更重菩薩大行。」可知印順導師對於龍樹菩薩不只是「緣起性空」思想的認同,而且更是「菩薩大行」的讚揚;「緣起性空」是智慧,「菩薩大行」是慈悲,由此「悲智雙運」表徵大乘佛法的修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兩者之間,慈悲更為其所強調,如他說的是「更重」而非「也重」,此相應於「慈悲為佛法宗本」之說。

 

學界、教界往往視龍樹為偉大的論師、哲學家,然而龍樹更當為人所推崇的應是他的菩薩心志;龍樹除了論師外、更是一位菩薩行者,印順導師之重視龍樹亦在於此。

 

又如印順導師敬答太虛大師時表示,其於大乘中見龍樹有特勝者,非愛空也,而是深感於菩薩行願上「其志可師」(《無諍之辯》,頁117);又例如他指出龍樹集成菩薩精神為「忘己為人」、「盡其在我」、「任重致遠」,表示菩薩之真精神可學,略可於此見之(《印度之佛教自序》,頁6-7)。

 

可知,「中觀學式的人間佛教」是「悲智雙運」、「福慧雙修」的菩薩常道;若就中觀特色而言即是「深觀廣行」,深觀代表智慧、廣行象徵慈悲,這樣的智慧和慈悲即是「上求下化」──「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亦即是「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而印順導師晚期以「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來定位自身佛法立場、佛教關懷,可說回歸龍樹菩薩的精神法義,而此亦是佛陀本懷。

 

總之,在現今人間佛教團體中,特重龍樹中觀學、並以之顯發入世的菩薩情懷,大致只有印順導師一人(「僅此一家,別無分號」)。「中觀學式的人間佛教」,顯發對佛法思想的恢宏視野與精深見解,所謂人間佛教俗淺化的評斷,正可以藉印順佛學來對治導正。

 

相關文章   印順佛學的「中道」特色  人間佛教的「中道」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