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法友 (未驗證) - 週五, 2022-01-21 09:31
姓名或匿稱:
陳舍為
導師在書中提到,「釋尊的開示正法,通常歸納為四諦。鹿野苑初轉法輪,即是依四諦而說的。四諦是苦、集、滅、道。,,,一、苦諦。,,,二、集諦:即苦果的因緣。釋尊承受印度主意論的思想,確認苦迫的原因是愛。,,,(《以佛法研究佛法》,pp.91-94)
請問,這「印度主意論」是指何而言?
- 瀏覽次數:3824
導師在書中提到,「釋尊的開示正法,通常歸納為四諦。鹿野苑初轉法輪,即是依四諦而說的。四諦是苦、集、滅、道。,,,一、苦諦。,,,二、集諦:即苦果的因緣。釋尊承受印度主意論的思想,確認苦迫的原因是愛。,,,(《以佛法研究佛法》,pp.91-94)
請問,這「印度主意論」是指何而言?
回應
回應:釋尊承受「印度主意論」是指何而言?
一、釋尊的佛教,自有獨到的深見,但也需要適應印度的文明
二、釋尊承受(攝取精英)、批判(吐棄糟粕)印度古文明,此外另立不共印度宗教哲學的特見(釋迦的真諦)
(一)攝取精英(承受篇):婆羅門教的積極成分,即有關人生道德的,釋尊盡量的融攝它。
1、釋尊原則上承受「印度主意論」
釋尊承受「印度主意論」是指:釋尊(原則上)承受了印度《布利哈德奧義書》等主張「意(欲)」為有情流轉生死的動因之(通俗的)「業感輪迴」思想。如導師於《佛法概論》之論述:
批判的繼承
2、有關人生道德的,釋尊盡量的融攝他
(1)承受五戒、十善之西方道德傳統
(2)轉化婆羅門三火:根本、居家、福田
(3)社會倫理化婆羅門「六方禮」
(二)吐棄糟粕(批判篇):適應印度古文明的契機法,不能誤解為如法的真理
導師抉發釋尊的精神
1、否認吠陀傳說的梵天(尊祐論 )
2、反他力:推翻祈禱天神的價值
3、呵責一切祭法、咒術、幻法
4、反對四種姓
5、抨擊極端的縱欲與苦行
6、破斥唯物論、二元論、梵我論
(三)釋迦的真諦(不共外道特見):釋尊所倡導的新宗教,稱為達磨,意譯為「法」(法性、法住、法界)。
1、人身難得
2、人間於天則為善處
3、諸佛皆出人間
4、四聖諦(苦、集、滅、道)
5、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6、最後教誡:法與毘奈耶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