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法友 (未驗證) - 周日, 2022-12-04 10:30
姓名或匿稱:
三寶弟子
師父慈悲
於小品般若經卷九
是故,須菩提!菩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如是行般若波羅蜜。菩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時,則具足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則具足諸波羅蜜,亦能具足方便力。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諸有所作,生便能知」。是故,須菩提!菩薩欲得方便力者,當學般若波羅蜜,當修般若波羅蜜。
於引號「諸有所作,生便能知」
請問師父。這是什麼意思?
感恩師父開示
- 瀏覽次數:3720
回應
諸有所作,生便能知
依據導師著作,及對應其他譯本,此句可理解為:只要惡魔有所行動(作為),菩薩便能覺察而不受諸魔的迷惑。
詳參如下:
印順法師,《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p.688,n.1:
「諸有所作,生便能知」,依各譯本,是惡魔而有所作(嬈亂)的,一開始就能知道,不受惑亂的意思。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65〈24 見不動佛品〉(CBETA, T07, no. 220, p. 920, a2-22):
佛告善現:「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惡魔,見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極生憂惱如中毒箭……若諸菩薩能正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便能具足修滿一切波羅蜜多方便善巧,諸魔事起,皆能如實覺知遠離。」
以上,提供參閱
導師著作答客問版主:利生無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