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修證之根機差異

初期佛教漢譯《阿含經》及南傳《尼柯耶》典籍中,有不少聽聞佛陀說法「言下頓悟」的記載。然而此「聽聞即解脫」究竟是否可能?或者如何可能?聽聞佛法而即刻開悟,是否適用於現代人? 

就佛弟子而言,佛經所述是如實語,然當今禪法盛行,止觀修證、正念禪修普及,不少人聽聞、修學佛法許久,卻始終未能得力,更遑論證悟解脫。這固然是「去聖日遙」,未生佛世不及親聞佛陀說法,再來就是現代人根機薄弱,過去世累積的福慧資糧有限,而難以聞法悟入。 

聽聞而得解脫,確實有賴於過去的善根,尤其是慧根的修學資糧,佛教所說的「如是因、如是果」意也在此,不可能種少因、種小因而得大果。 

換個角度想,所謂聽聞而得到解脫,重點是聽聞到什麼樣的法,那個法的本身,或才是佛典所要強調的重點,例如四聖諦法、緣起法、以欲為苦而離欲、意業為重等,重點是在正法的掌握,而未必是在聽聞的動作。 

此外,經上所說「言下頓悟」,也可從宗教信仰的脈絡下理解,讓閱經、讀經或聽經者知道此法義或法門的重要性與殊勝利益,足以「得大果、大福利」,升起大信心;也就是佛經「言下頓悟」宣說目的(之一),意在勸修和入信,重點在於「應然」而未必是「實然」。 

當今科技發達,資訊、生醫等新知日新月異,生活品質也改善許多,現代人在聞法聽經上理應有更多便利及更大福德因緣,不少的「優勢」是古人所沒有的。因此古人易於得證,但今人根機、波羅蜜等較為低劣,此說是否確為如此?如同佛教中的「末法」概念,或可以重新評定認識之,畢竟佛教不是宿命論。 

事實上,佛教主張「見法即見佛」,相對於佛陀的現身說法,倘若「心不在焉」亦無濟於事,不如遠處修法、觀見「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造、無作」。此外,《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三慧品〉:「佛以諸法實相故,與一切眾生、天及人作福田;化佛亦以諸法實相故,與一切眾生、天及人作福田。」可知佛之真身說法,未必是頓悟的唯一保證,只要能通達諸法實相,「佛與化佛無有差別」。 

相信在找到好的老師(「明師」),掌握到修行的要領與心法,再加上宿世因緣與精勤勇猛,現代人的「淨法眼」,或許亦能如佛世聖弟子之解脫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