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妄語戒出家眾比在家更嚴格?

姓名或匿稱: 
匿稱

《佛法概論》231 出家眾的四根本戒,比在家五戒更嚴格。淫戒,連夫婦的正淫也禁止;妄語,重在未證謂證等大妄語, 這都與定學有關。

請問導師為何說未證謂證等大妄語這根本戒,出家眾比在家更嚴格?在家眾如說未證謂證等的大妄語也是破壞佛教正法的嚴重惡行。過失的嚴重性應該與出家眾的相當。

回應

《論》中解釋在家眾的「不妄語戒」,多數提及「不知言知」、「不見言見」等,似乎並未強調「未證言證」之「大妄語」。

反之,在「出家戒」(如《四分律》)中,以「大妄語」為「妄語」之重戒,犯根本即失去僧格,亦逐出僧團。

這或可理解為:在佛世時,以僧團為佛教弘化的中心,如有出家眾發生出格之言行(未證謂證),影響必然會比在家眾來得嚴重。因而,在「出家戒」中偏重「大妄語」等。

參閱相關資料,如下:

 

《舍利弗阿毘曇論》卷6(CBETA, T28, no. 1548, p. 574, b20-c2)

云何妄語?若有人妄語,若伴中、眾中、親里中、貴人中、國主前、若人倩、人為證,如所知說。彼人不知言知知言不知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若自為、為他,若為財於眾中,故作妄語,隱所忍、隱所欲、隱所覺、隱所想、隱心知,不見言見,見言不見;不聞言聞,聞言不聞;不覺言覺,覺言不覺;不識言識,識言不識。先欲妄語,語時知妄語,語竟知妄語。如是虛誑意,以為財故,若集聲音句言語口教,是妄語業。若行彼業者,是名妄語人。

云何不妄語是優婆塞戒?於彼業不樂、遠離、不作,護戒不犯,斷根捨不善,堪忍行善,是名不妄語是優婆塞戒。

 

《大智度論》卷13(CBETA, T25, no. 1509, p. 157, a14-158, c12)

妄語者,不淨心,欲誑他,覆隱實,出異語,生口業,是名妄語。妄語之罪,從言聲相解生;若不相解,雖不實語,無妄語罪。是妄語,知言不知,不知言知;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聞言不聞,不聞言聞――是名妄語。若不作,是名不妄語。……

如是四罪不作,是身善律儀;妄語不作是口善律儀;名為優婆塞五戒律儀。

 

《佛法概論》,〈戒定慧的考察〉,p.238

……佛法所重的是漏盡通,即自覺煩惱的清淨。佛弟子能深入禪定的,即有此五通,佛也不許他們利用這些來傳佈佛法,更不許利用來招搖名利。非特殊情形,不能隨便表現。如有虛偽報道為佛法大妄語戒勒令逐出僧團。神通,對於社會,對於自己危險性惟有釋尊才能深刻理會得。那些以神秘來號召傳佈佛法的,真是我佛罪人!

《成佛之道》(增注本),pp.186-188

在具足戒中,比丘戒約二百五十戒左右。其中「極重」的「戒,有四」(尼戒有八)。極重戒,是絕對不可犯的……犯了極重戒,在僧團中可說是死了。……四、「大妄語」,是妄語中最嚴重的。如沒有證悟的而自稱證悟,沒有神通的而自說有神通,或者妄說見神見鬼,誘惑信眾。或者互相標榜,是賢是聖;或者故意的表示神秘,使人發生神聖的幻覺。這都是破壞佛教正法,毫無修學的誠意,最嚴重的惡行。犯了這四重戒,就「破」壞「失」去了「沙門」的體「性」,也就是失去了沙門――出家人的資格。

《華雨集》(二),〈上編 「佛法」〉,pp.38-39

又如出家戒中,不知四諦而說「我知」四諦的;沒有見到天(deva)、龍(nāga)、夜叉(yakṣa)等鬼神,而說「我見」。這不是為了「名聞」,就是為了「利養」,虛誑的說神說鬼,在僧伽中是「大妄語戒」,要逐出僧團取消比丘資格的。因為採用咒語等行為,妄說見神見鬼,會增長社會的迷妄;有些人會誇談靈異,惑亂人心,終將造成僧伽內部及社會文化的禍害。釋尊一律嚴格的禁止,對印度宗教來說,樹立了理性的覺者的形象,這才是正見、正行、正覺者的佛法!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p.103

佛法是宗教。佛與聖弟子,在定慧修證中,引發超越一般的能力,就是「過人法」――神通。……佛以說法、教誡化眾生,一般說是不用神通的。「為白衣現神通」,是被嚴格限制的。如沒有過人法」,虛誑惑眾,更是僧團的重戒――大妄語,要被逐出僧團失去出家資格的。確認有神通,而不以神通度眾(除特殊機緣)。

 

以上,提供參閱

導師著作答客問版主:利生無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