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大乘起信論講記》 p56 在從前到三行 有 ‘有的說:這不是清淨依他分,是依他清淨分。’ 句話。 請再解釋一下。
從書中上下文脈的敘述,此句應可理解為:
唯識學者以「法空性」詮釋「如來藏」之涵義,但這不是清淨的依他起(圓成實性、真如法性),而是依他(本有)的清淨分,也就是無漏的功德、種子(潛能),如《書》中下文之解釋:
《大乘起信論講記》,pp.55-56:
然我敢肯定的指出,如來藏,決不但指法性、法空性說,主要的,還在說明眾生有成佛可能的功德性。唯識宗名此為無漏種子……
另,參閱相關資料,如下:
《攝大乘論講記》,pp.243-244:
依他起有二類:一、「依他熏習種子而生起」的,這就是仗因托緣而生的依他起,側重在雜染。
二、「依他雜染清淨性不成」的,這是說它本身不是固定的雜染或者清淨,它如果為虛妄分別的所分別,成遍計執性,就是雜染的;如以無分別智通達它似義實無,成圓成實性,就是清淨的。這自身沒有一成不變性,隨他若識若智而轉的,所以也名為依他。
【附論】平常把依他分為雜染依他、清淨依他二種,像有漏的八識,是雜染依他,八識轉成的無漏智,是清淨依他,但本論沒有這個解說。
又有人依染淨不成而建立依他的染分淨分,在依他法上起遍計執,是依他的染分;依他本具的清淨法性,是依他的淨分。……
印順法師,《印度佛教思想史》,pp.278-280:
《攝論》說到轉依得涅槃,約三自性說。所依止性,是「通二分依他起性;轉依謂即依他起性對治起時,轉捨雜染分,轉得清淨分」,轉得的依他起清淨分,就是離染的圓成實性,就是涅槃。……
「雜染清淨性不成故」,所以隨染而成遍計所執性,隨淨而成圓成實性。依此來說轉依,就是轉雜染分依他起,成清淨分依他起──圓成實性。……
以上,提供參閱
導師著作答客問版主:利生無倦
回應
不是清淨依他分,是依他清淨分
從書中上下文脈的敘述,此句應可理解為:
唯識學者以「法空性」詮釋「如來藏」之涵義,但這不是清淨的依他起(圓成實性、真如法性),而是依他(本有)的清淨分,也就是無漏的功德、種子(潛能),如《書》中下文之解釋:
《大乘起信論講記》,pp.55-56:
然我敢肯定的指出,如來藏,決不但指法性、法空性說,主要的,還在說明眾生有成佛可能的功德性。唯識宗名此為無漏種子……
另,參閱相關資料,如下:
《攝大乘論講記》,pp.243-244:
依他起有二類:一、「依他熏習種子而生起」的,這就是仗因托緣而生的依他起,側重在雜染。
二、「依他雜染清淨性不成」的,這是說它本身不是固定的雜染或者清淨,它如果為虛妄分別的所分別,成遍計執性,就是雜染的;如以無分別智通達它似義實無,成圓成實性,就是清淨的。這自身沒有一成不變性,隨他若識若智而轉的,所以也名為依他。
【附論】平常把依他分為雜染依他、清淨依他二種,像有漏的八識,是雜染依他,八識轉成的無漏智,是清淨依他,但本論沒有這個解說。
又有人依染淨不成而建立依他的染分淨分,在依他法上起遍計執,是依他的染分;依他本具的清淨法性,是依他的淨分。……
印順法師,《印度佛教思想史》,pp.278-280:
《攝論》說到轉依得涅槃,約三自性說。所依止性,是「通二分依他起性;轉依謂即依他起性對治起時,轉捨雜染分,轉得清淨分」,轉得的依他起清淨分,就是離染的圓成實性,就是涅槃。……
「雜染清淨性不成故」,所以隨染而成遍計所執性,隨淨而成圓成實性。依此來說轉依,就是轉雜染分依他起,成清淨分依他起──圓成實性。……
以上,提供參閱
導師著作答客問版主:利生無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