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Skip to search
Login links
Login
Register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toggle
主選單
法音宣流
佛典故事
導師著作答客問
法海涓滴
聞思隨筆
網路讀書會
佛法討論區
次選單
佛學問答集
網路芳鄰
關於我們
檔案下載
公告事項
您在這裡
首頁
»
新增內容
»
建立 討論版主題
DR
建立 討論版主題
討論區
*
- 無 -
佛法討論區
語言
語言中性
Chinese, Traditional (繁體中文)
English (英文)
File attachments
新增檔案
檔案必須小於
1 MB
。
允許上載的副檔名:
jpg jpeg gif png txt doc xls pdf ppt pps odt ods odp rar zip 7z
。
姓名或匿稱
*
請輸入姓名或匿稱,以方便稱呼。
標題
*
摘要
留空表示自動截取內容作為摘要。
內文
Switch to plain text editor
更多關於文字格式選項的資訊
文字格式
所見即所得(CKE)
Filtered HTML
Plain text
所見即所得(CKE)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Tags allowed: a, em, strong, cite, code, ol, ul, li, dl, dt, dd
Filtered HTML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可使用的 HTML 標籤:<a> <em> <strong> <cite> <ul> <ol> <li> <dl> <dt> <dd> <h2> <h3> <h4> <h5> <h6> <blockquote> <q>
自動斷行和分段。
Plain text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自動斷行和分段。
討論主題是討論版裡發起新討論的文章。
CAPTCHA
這個問題是要驗證您並不是自動化程式,以防止本站被貼入大量廣告。
垂直索引標籤
修訂版本資訊
修訂版本記錄訊息
Provide an explanation of the changes you are making. This will help other authors understand your motivations.
Leave this field blank
導覽
HELP
搜尋
聯絡
新增內容
印順導師著作-答客問
討論版主題
最新文章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Accelon 2017 可全文檢索)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CBETA Online 版) [
全文檢索說明
]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光碟
[
來源網站
]
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CBETA 光碟,包含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
導師著作參考書目標示格式
書籍版本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V5.0 版
最新回應
還是以楞嚴咒為主比較好
2 天 23 小時 前
再討論龍樹之「受假」
5 天 1 小時 前
識緣名色 名色緣識
3 週 5 天 前
「中本般若」中「三假」之辨釋
1 個月 4 週 前
諸業不失壞之討論
2 個月 4 天 前
不是清淨依他分,是依他清淨分
2 個月 4 天 前
願大家能以「如實、柔軟、慈心」的「正語」態度進行討論
2 個月 1 週 前
「六識論」非出自原始佛教?
2 個月 1 週 前
印順導師的見解完全符合經典的教導
2 個月 1 週 前
「六識論」非出自原始佛教
2 個月 1 週 前
法音宣流
大智度論要義 238:三三昧與共相智慧相應,是真實觀
大智度論要義 237:經說涅槃一門,為何要說三解脫門
大智度論要義 236:聲聞與大乘三解脫門之比較
大智度論要義 235:大乘的三解脫門(下)
大智度論要義 234:大乘的三解脫門(上)
大智度論要義 233:無自性的意義
大智度論要義 232:三三昧與三解脫門之法門分別
大智度論要義 231:三解脫門與十六行相
大智度論要義 230:眾多禪定法門中,為何唯三三昧可稱為解脫門
大智度論要義 229:能觀空,名為真修定之人
‹ 上一頁
2 of 25
下一頁 ›
more
佛典故事
佛典故事 201:大慈大悲之特徵
佛典故事 200:人生如夢
佛典故事 199:什麼是真供養諸佛
佛典故事 198:佛是金剛身,還需要飲食嗎
佛典故事 197:佛允許弟子穿著貴價衣嗎
佛典故事 196:佛為何自己用石鉢,卻不許弟子使用
佛典故事 195:佛為何罵提婆達多為狂人、死人
佛典故事 194:佛會罵人嗎
佛典故事 193:佛為何能智慧無減
佛典故事 192:佛精進無減,度最後弟子
‹ 上一頁
2 of 22
下一頁 ›
more
導師著作答客問
念佛成就,佛悉現前者,非是「現量」、「性境」乎?
請問「非迦旃延子比也」之真義?
大乘廣五蘊論
能修於四力,精進不為難
佛法概論聖道支性通滅為何虛線表示
復問有關緣起支性與聖道支性實虛二線之意喻
經部的「滅尚非真」,不以滅諦為勝義?
「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之文意為何?
般若經的「自性空」,是勝義自性空?是有?
導師對月稱論師的讚揚與評語,或有未明真義之處,請師指點。
「印度主意論」是指何而言?
關於導師的著作「中觀論頌講記」的問題‧‧‧‧‧
「三重因緣」是否即為深入緣起空性的觀行過程?
「有依空立」等與「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的含意,是否相當?
請問,導師所說「觀無常等十五事而後入空」是指何而言?
導師說「經說:『無分別無影像處』」,這『經說』是指《楞伽經》所說?
佛說:業從惑起,所以斷除了惑,生死就解脫了。這是指哪部經論?
佛為彌勒菩薩開示止觀所定的界說云云是指?
請問「三車義」是指何而言?
中觀論頌講記觀去來品戊二問題
建少林寺者似為北魏孝文帝?
龍樹之學派分流即是 1.毘曇門是說一切有 2.空門是分別說3.鞞勒門是大眾系?
請問大毘婆沙論所說的「偽三藏」是指何而言?
天台學者引宗密之得髓說,何以會遭致天童寺禪師之控告?不知其詳情為何?
流傳日本之《大乘楞伽正宗決》一卷,導師如何得悉?
‹ 上一頁
2 of 14
下一頁 ›
more
法海涓滴
「擁抱罪惡」
淨肉不淨
三法印與三法印精神
背叛與批判
「佛門出善門」
吃苦與離苦
累積在身體的業力
情欲、情義與慈悲
葷食是障道法
「但求來世再遇君」
‹ 上一頁
2 of 90
下一頁 ›
more
聞思隨筆
依龍樹所立「現在意」略探「觀智」之知曉「三世心」
從中國禪宗的「活水源頭」談修行
對藍吉富老師質疑「導師於《成佛之道》解讀兜率天傳說有誤」之看法
《阿含經故事選》序
《人間佛教的聞思之路》(目次)
牛頭禪初祖法融禪學思想之研究──以《絕觀論》為主
我的母親與佛法
同淨蘭若二OO二年佛法度假隨筆
印順導師基金會二OOO年佛法度假營側記
敬致楊惠南教授──對「《維摩經》十三階道次第」之探討
1 of 8
下一頁 ›
more
新的討論版主題
Мне тоже кажется это k
Упаковка рядом
請問 金剛經 第八章 依法出生分
破斥印順法師之涅槃說
《空之探究》裏的這段經文出處?
更多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
密碼
*
註冊新帳號
索取新密碼
CAPTCHA
這個問題是要驗證您並不是自動化程式,以防止本站被貼入大量廣告。
主選單
法音宣流
佛典故事
導師著作答客問
法海涓滴
聞思隨筆
網路讀書會
佛法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