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shch - 週五, 2011-02-11 16:34
本網站「印順導師著作答客問」平臺,專就導師著作提供切磋討論法義的園地(其他著作內容不在回應之列)。來訪法友若有相關疑難問題,只要引據導師著作之原文內容提問,常不輕、多聞思、廣參學及常精進等四位版主將會盡速回應,但僅限來客一問,版主一答,若要續問者,請另再開立新問題。惟若來問問題特殊,版主們一時無法作答,容許研討後再行回應。歡迎研讀印順導師著作的法友們共同聞法熏習,增長正見,梵行饒益,自利利他。
lushch - 週一, 2011-01-03 13:44
印順導師的《妙雲集》被許多學人稱譽為一部「小藏經」,這說明了它的內涵,在質與量上受到高度肯定,如同聖嚴長老在〈印順長老的佛學思想〉這篇文章中讚嘆導師及其著作:「他是一位偉大的三藏法師,他對佛學的深入和廣博是超宗派、超地域、超時代的。以他的著作而言,古往今來的中國佛教史上,還沒有第二個人能有這樣的涵蓋量。……對於佛法的探討和認知極少有人能出其右。」此外,佛教歷史學者藍吉富特別將導師及民國佛學大師呂澂的著作編成《印順‧呂澂佛學辭典》(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出版)。
因此,《妙雲集》可以說是一部珍貴的佛法寶藏,值得吾人來挖掘。筆者有幸於1973年,青年困頓感受深刻無常苦之時得讀《妙雲集》,三十多年來,時而「溫故而知新」,深受其惠。在此權且依據導師所揭示「修學佛法方法論」的第一項「得佛法之大要」,試為提供初學者研讀《妙雲集》的次第及書目建議:
至於深入導師其他著作(如《華雨集》及其他專書)的研讀次第及書目建議,另再撰文報告
一、(法義部分)研讀優先順序
arahat - 二, 2010-12-21 11:33
出處:莊春江,<偉大的菩薩行>,《學佛的基本認識》,高雄:正信佛青會,2001。
摘要:
以厭離修學為主流的傳統聲聞,和重於慈悲修學的後起大乘法門,有衝突嗎?表面上來看,確實有所不同,而且也好像格格不入,其實,這是修學下手處的不同,而不是核心修學的不同。……大乘慈悲心的修學,淺的和一般世俗「悲天憫人」沒有兩樣,深徹究竟的,從對治瞋心進入,然後成就相應於無我、無我所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從修慈悲心、慈悲行而能離我、我所,就突破解脫的重要關鍵了,這和修厭離心,斷一切欲愛而達無我、無我所,可說是殊途同歸的。
arahat - 四, 2010-12-09 14:41
daiwan908 - 二, 2010-11-09 09:54
2010 年 12 月 24 日 及 29 日排訂維護, 系統於維護期間將暫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