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經講記

妙雲集上編之一

二 示宗要

  全經大義,再扼要的提示二點:金剛般若即無上遍正覺:本經以金剛般若為名,而內容多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佛為須菩提說如此發心,直至究竟菩提,徹始徹終的歸宗於離相無住。說無上遍正覺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於是法中無實無虛』:都是從般若無住以開示無上遍正覺。般若無所住,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取諸相,即生實相,即名為佛。須知般若無住的現覺,即離相菩提的分證。依此觀究竟,究竟也如是;依此觀初心,初心也還如此。所以,處處說無上遍正覺,實在即是處處說金剛般若。不過,約修行趨果說,名之為般若無所住;約望果行因說,名之為離相菩提心而已!
  
  二道即五種菩提:本經初由須菩提問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經佛解說後,須菩提又照樣的再問一遍,佛答也大致相同。所以,本經明顯的分為兩段。《大般若經》有兩番囑累,《智論》說:『先囑累者,為說般若波羅蜜體竟;今以說令眾生得是般若方便竟,囑累』。智者即曾依此義,判本經的初問初答為般若道,後問後答為方便道。此二道的分判,極好!
  

一 釋經題

  一、金剛:本經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試為分離而綜合的解說。金剛,為世間寶物,即金剛石之類。世間的金剛,屬於炭質的化合物,有三種特點:(一)、堅常:堅是堅固,即不易破壞;常是不變,即不易轉化。(二)、明淨:明是透明的,能反映各種色采而閃鑠地放光;淨是純潔的,即使落在汙穢的地方,也還是那樣的清淨不染。(三)、快利:他的力用極強,能破壞一切固體物,而鐵石等卻不能摧壞他。然金剛實有二類:(一)、金剛寶,如菩薩寶冠所莊嚴的。(二)、世間金剛石之類。世間的金剛,雖不易破壞而還是可壞的。《智論》說:把金剛放在龜殼上,用羊角去捶擊,即可以破碎。唯有菩薩莊嚴的金剛寶,才真的能壞一切而不為一切所壞。
  
  二、般若:般若,華言慧。從前,須菩提在般若會上,曾提出四個問題──何者般若,何名般若,般若何用,般若屬誰。今隨順龍樹論而略為解說:
  
  (一)、何者般若:佛說的般若,到底是什麼?依佛所說的內容而論,略有三種:(1)實相般若:《智論》說:『般若者,即一切諸法實相,不可破,不可壞』。如經中說的『菩薩應安住般若波羅蜜』,即指實相而言。(2)觀照般若:觀照,即觀察的智慧,《智論》說:『從初發心求一切種智,於其中間,知諸法實相慧,是般若波羅蜜』。(3)文字般若:如經中說:『般若當於何求?當於須菩提所說中求』,此即指章句經卷說的。
  

懸論

  金剛經,在中國佛教界,流行極為普遍。如三論、天臺、賢首、唯識各宗,都有注疏。尤以唐宋來盛極一時的禪宗,與本經結有深厚的因緣。傳說:參禮黃梅的六祖慧能,就是聽了本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的。六祖以前,禪宗以《楞伽》印心,此後《金剛經》即代替了《楞伽》。宋代,出家人的考試,有《金剛經》一科,可見他的弘通之盛!本經的弘通,也有他的特殊因緣。中國佛教的特點,一重實行:如臺、賢、禪、淨各宗,都注重行持,尤重於從定發慧的體悟。二好簡易,國人的習性好簡,卷帙浩繁的經論,是極難普遍流通的。本經既重般若的悟證,卷帙又不多,恰合中國人的口味,所以能特別的盛行起來!

  本經的文義次第,是極為難解的。「修多羅次第所顯」,如不明全經的文義次第,即不能理解一經的宗趣。無著說:「金剛難壞句義聚,一切聖人不能入」。世親說:「法門句義及次第,世間不解離明慧」。本經文義次第的艱深,實為印度學者所公認!所以,我國本經的注疏雖多,大抵流於泛論空談,少有能發見全經脈絡而握得宗要的!關於這,我想多少提供一點意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民國三十一年春講於四川法王學院──

妙雲集總目次

全書目次如下

上編

一 般若經講記

  1.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二 寶積經講記

三 勝鬘經講記

四 藥師經講記

五 中觀論頌講記

六 攝大乘論講記

七 大乘起信論講記

中編

一 佛法概論

二 中觀今論

三 唯識學探源

四 性空學探源

五 成佛之道

六 太虛大師年譜

下編

一 佛在人間

  1. 佛在人間
  2. 人間佛教緒言
  3. 從依機設教來說明人間佛教
  4. 人性
  5. 人間佛教要略
  6. 從人到成佛之路
  7. 佛法與人類和平
  8. 佛法是救世之仁
  9. 佛教的財富觀
  10. 佛教的知識觀
  11. 佛教的戰鬥觀
  12. 一般道德與佛化道德
  13. 佛教與教育
  14. 發揚佛法以鼓鑄世界性之新文化
二 學佛三要
  1. 學佛之根本意趣
  2. 生生不已之流
  3. 心為一切法的主導者
  4. 學佛三要
  5. 信心及其修學
  6. 菩提心的修習次第
  7. 慈悲為佛法宗本
  8. 自利與利他
  9. 慧學概說
  10. 解脫者之境界
  11. 佛教之涅槃觀
三 以佛法研究佛法

《妙雲集》序目

民國五十八年九月,我重回嘉義妙雲蘭若安住。想到自己寫作的,別人記錄的,也不算少了。文章未必自己的好,但到底費過自己的一番心力。想到虛大師、慈航法師、大醒法師、續明法師等去世以後,由後人來搜集整編,實在並不容易。倒不如自己來編集一下,應該省力得多。同時,已經出版的,或是紙張差,或是字體小,參差不一。不如統一重排,改用新四號字,也讓讀者省一點目力。就這樣,定下了編集為《妙雲集》的決心。

我的作品,體裁不一,長短不一,所以將《妙雲集》分為三編。「上編」,是經論的解說。已經整理出版的,共有八部,現編為七冊:一、《般若經講記》,這包含了《金剛經》及《心經》的兩部講記;二、《寶積經講記》;三、《勝鬘經講記》;四、《藥師經講記》;五、《中觀論頌講記》;六、《攝大乘論講記》;七、《大乘起信論講記》。

「中編」,是專著而篇幅超過十萬字的,現編成六冊:一、《佛法概論》;二、《中觀今論》;三、《唯識學探源》;四、《性空學探源》;五、《成佛之道》;六、《太虛大師年譜》。

「下編」,是短篇的總集,不問是寫的,記錄的,都編在一起。我的思想專一而單純,所以沒有虛大師那樣的多彩多姿。現分編為十一冊,分別的標一書名,其次第與重要內容如下:

《妙雲集》

般若經講記目次

《妙雲集》

 《妙雲集》序目
 妙雲集總目次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懸論
  一 釋經題
  二 示宗要
  三 敘傳譯
 正釋
  甲一 序分
   乙一 證信序
   乙二 發起序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般若道次第
    丙一 開示次第
     丁一 請說
     丁二 許說
     丁三 正說
      戊一 發心菩提
      戊二 伏心菩提
      戊三 明心菩提
       己一 法身離相而見
       己二 眾生久行乃信
        庚一 問
        庚二 答
         辛一 戒慧具足
         辛二 久集善根
         辛三 諸佛攝持
         辛四 三相並寂
       己三 賢聖無為同證
        庚一 舉如來為證
         辛一 正說
         辛二 校德
        庚二 舉聲聞為證
        庚三 舉菩薩為證
         辛一 正說
          壬一 得無生忍
          壬二 嚴淨佛土
          壬三 成法性身
         辛二 校德
    丙二 勸發奉持
     丁一 示奉持行相

般若經講記

般若經講記 妙雲集上編之一 ~印順導師 ~正聞出版社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十月新版一刷

頁面

訂閱 RSS - 般若經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