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第十二章 結論

第十二章 結論

第一節 經律為主的聖典結集

原始聖典──經與律的次第集成,上來已分別的加以論究。然聖典的集成,並沒有終了,這只是過程中的一大段落,聖典還在延續的發展成立中。所以再對過去(原始佛教聖典)的集成過程,作一番回顧,更瞻望未來的開展,以作為結束。

佛法,是以佛陀的三業德用為根本;以僧伽為中心,統攝七眾弟子,推動覺化的救世大業。在佛法的具體開展中,有佛與弟子的教說,佛與弟子的事跡,僧伽的集體生活制度。這些,通過佛弟子的領會,實行,用定形的文句表達出來;經當時的僧伽的共同審定,成為佛教的聖典。佛教的原始聖典,綜合為大部的集成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一、結集的佛法,分為「法」與「律」,也就是後來所說的「經藏」與「律藏」。大眾部Mahāsāṃghika的《僧祇律》(1),分別說部Vibhajyavādin中,化地部Mahīśāsaka的《五分律》(2),銅鍱部Tāmraśāṭīya的《銅鍱律》(3),說一切有部Sarvāsti-vadin系的說經部Sūtravādin,對於原始結集的聖典,保存了原始的二分說──「法」與「律」(經與律)。這是二大結集所公認的,一切部派共有的聖典。「法」,集成了「四部阿含」。「律」、「波羅提木叉經分別」,已經成立。僧伽其他規制,還是「摩得勒伽」,分二部或三部,在開始類集的過程中。大眾部的「律藏」組織,代表了那時的形態。屬於「小部」的『義品』、『波羅延』、『優陀那』──『法句』、『本事』,都傳誦在佛教界。佛弟子說的偈頌,「本生」、「譬喻」,應已有多少共同的傳誦。這一階段,從佛入滅起,到西元前三百年左右,部派沒有分立的時代。

二、大眾與上座Sthavira──二部,開始分立。上座部系的聖典中,「阿毘達磨藏」成立了。「阿毘達磨」的成立,就是「自相」、「共相」、「相攝」、「相應」、「因緣」──五根本論的成立(4),應有原形的論部。「阿毘達磨」,傳說是佛說的,所以成為「經」、「律」、「論」──三藏。如銅鍱部的『島史』(5),分別說系法藏部Dharmaguptaka(6),說一切有部所說(7)。那時,「律」的「犍度」部分,上座部系的分類組織,接近完成階段;《十誦律》的組織,最近於那一時代的形態。「小部」中,「上座偈」及「上座尼偈」,已經成立;「本生」與「譬喻」,傳說也更見具體。西元前二五一年,華氏城Pāṭaliputra舉行(被稱為第三)結集,那是上座部分化,分別說部成立的結集。所以根本二部對立,應為西元前三〇〇年頃,到西元前二五〇年。

三、部派的一再分化,成為十八部,這是當時佛教界共傳的教派。各部派在不同的教區,不同的僧伽內部,對經律都有一番審定與編組──結集,而成為自部的聖典(小部派,不一定有特殊的完整的三藏,但也多少有些出入)。雨後春筍般的部派成立,是佛教大擴張,因不同傳承,不同地區所引起的。那時,經、律的主體,都已成立;律部更有自宗不同的附屬部分,如「增一律」等。論典,也成立自部不同的根本論。「雜藏」,本是附屬於「經藏」的。而有的把「雜藏」獨立起來,成為「四藏」。「雜藏」中,「本生」與「譬喻」,多完成大部。波羅蜜多──菩薩譬喻所引起的菩薩法,附在裏面,如『增壹阿含經』「序品」所說(8)。立「小部」或「雜藏」而附屬於經藏的,仍用「三藏」的分類。不立「雜藏」的說一切有部,部分(『法句』等)傳誦在「三藏」外,部分──「本生」、「譬喻」,編入律部的『藥事』、『雜事』等。這一時代,從西元前二五〇年起,約到前一〇〇年止。

四、西元前一〇〇年後,部派佛教有了多少變化:有的衰落而消失了。有的因地區,因時代,聖典方面也有了新的內容。如大眾部末流,將四藏中的菩薩大行,更有「方等大乘」,而成立第五「菩薩藏」(9)。法藏部也另立「咒藏」與「菩薩藏」,成為「五藏」(10)。這不但有了「方等」,也暗示了「秘密大乘」的滋長。以保守著名的銅鍱部,也有「佛譬喻」、『佛種姓』中的「寶珠經行處品」,與時代的思潮相呼應。

這是部派佛教所傳的聖典的大類。原始佛教的聖典,就是第一、第二階段;但應除去「論藏」。

註解:

[註 101.001]《摩訶僧祇律》卷三二(大正二二‧四九一下──四九二中)。

[註 101.002]『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三〇(大正二二‧一九〇下──一九一上)。

[註 101.003]《銅鍱律‧小品》(南傳四‧四二九──四三〇)。

[註 101.004]拙作『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八六──八九)。

[註 101.005]『島史』(南傳六〇‧二八)。

[註 101.006]《四分律》卷五四(大正二二‧九六八中)。

[註 101.007]《十誦律》卷六〇(大正二三‧四四八上──四四九中)。

[註 101.008]『增壹阿含經』卷一(大正二‧五五〇下)。

[註 101.009]『分別功德論』卷一(大正二五‧三二中)。

[註 101.010]『三論玄義檢幽集』卷六(大正七〇‧四六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