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別補特伽羅與薩迦耶見?

姓名或匿稱: 
善見

導師在成佛之道論述我空觀時提到

「次略說我空觀。我有二:一、補特伽羅我;二、薩迦耶我。補特伽羅,譯義為數取趣,是不斷在生死中受生的意思。無論是自己、別人、畜生,都有身心和合的個體,都可說有世俗假我的(受假)。但眾生不能悟解,總以為是實體性的眾生在輪迴,就成為補特伽羅我執。薩迦耶,是積聚的意思。在自己的身心和合中,生起自我的感覺,與我愛、我慢的特性相應,與他對立起來(名假)。這是根本沒有的妄執——薩迦耶見。對人,有補特伽羅我執;對自己,有補特伽羅我執,更有薩迦耶見的我執。

眾生的世俗心境,都是執我的(俱生我執)。但這是直覺來的,極樸素的實我,到底我是什麼,大都不曾考慮過。這到了宗教家,哲學家手裡,就推論出不同樣的自我來(分別我執)。但作為生命主體,輪迴實體的我,一定認為是實有的;這是與他對立而自成的,輪迴而我體不變的。實有(實)、自有(一)、常有(常),為自我內含的特性。這與執法有自性的自性,定義完全一樣。所以約法說無自性,約眾生說無我,其實是可通的。所以說為法無自性空,我無自性空;又說為法無我,人(補特伽羅)無我。可是薩迦耶我執,又在這實、一、常的妄執上,進而說樂。覺得自身為獨立的,就覺得是自由自在的。從我(妄執)的本性說,我是樂的;從我所表現的作用說,是自我作主,由我支配(主宰,是我的定義)的權力意志。所以薩迦耶我,是以主宰欲而顯出他的特色。不過,如通達無自性,通達實、一、常的我不可得,主宰的自在我,也就失卻存在的基石而遣除了。這些,是觀我空所必應了達的意義。」(《成佛之道》(增注本),pp.355-357)

請問,這樣整理是否有錯誤之處?尤其「?」部分

五蘊等一切法

法假?

法我見

微細的無明?(五上分結的無明?)

補特伽羅我

受假(取五蘊)

人我見

後天的分別的?

薩迦耶我

名假(取補特伽羅)

自我見

直覺的俱生的?

 

Comments

依據《空之探究》第四章【龍樹──中道緣起與假名空性之統一/五假名──受假】之詳細說明,您的圖表可能無法正確呈現,筆者很難加以修正(有時圖表化並一定能適當表達)。或許再加斟酌一番?!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

舉一例供參:

您將「薩迦耶我」安立為「名假(取補特伽羅)」,而名假卻是最先被破除的,這是否適當?或許您有特別的用意,但綜合式的圖表,常會顧此失彼!

 

「《大智度論》所明的三假,是顯示修行次第的,即由名假到受假,破受假而達法假,進破法假而通達畢竟空。」(《中觀今論》,p.178)

 

「《般若經》明一切法但假施設,依《大智度論》所說,有次第悟入的意義,如說:「行者先壞名字波羅聶提,到受波羅聶提;次破受波羅聶提,到法波羅聶提;破法波羅聶提,到諸法實相中。諸法實相,即是諸法及名字空般若波羅蜜」。」(《空之探究》,p.237)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

導師精要的解說補特伽羅我見與薩迦耶我見之關係

 

佛法中所說的無我,主要在不起薩迦耶見。但有薩迦耶見的,必起補特伽羅我見;起補特伽羅我見的,如緣他補特伽羅,即不起薩迦耶見。薩迦耶見必依補特伽羅我見而起,所以《阿含經》說我空,也即觀五蘊而說補特伽羅我不可得,也即能因此而破除薩迦耶見。補特伽羅的我執既無,薩迦耶見即失卻依託而不復存在。要離薩迦耶見,必須不起補特伽羅我執。要想不起補特伽羅我執,也要不起法我執,所以經中觀六處無我時,即明一一處的無實。大乘法明一切法空,而結歸於「一切法尚空,何況我耶」?假名的補特伽羅,依假名的五蘊法而安立,所以悟得法無性,補特伽羅的自性見,即隨而不起。依假名的補特伽羅(間接依五蘊)引起取識相應的薩迦耶見,所以悟得補特伽羅無性,補特伽羅我不可得,薩迦耶見的我執也即無從安立。根本佛教注重遠離薩迦耶見,與大乘的廣明一切法性空,意趣完全一致。」(《中觀今論》,pp.243-244)

 

上揭導師所示:「佛法中所說的無我,主要在不起薩迦耶見……薩迦耶見必依補特伽羅我見而起,所以《阿含經》說我空,也即觀五蘊而說補特伽羅我不可得,也即能因此而破除薩迦耶見。」是指《雜阿含109經》的二十種我我所見:

 

《雜阿含109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諸比丘!何等為見諦聖弟子斷上眾邪,於未來世永不復起?愚癡無聞凡夫見色是我、異我、我在色、色在我;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我在識、識在我。……」(CBETA, T02, no. 99, p. 34, a25-b14)

 

導師解經如下:

 

《阿含經》常作三種觀:(一)、色(五蘊之一)不即是我,(二)、不離色是我,(三)、色與我不相在。不即觀,如說色不是我,以色無分別而我有分別,色不自在而我自在,色是無常而我非無常。不離觀,如以我為如何如何,我是不能離色等而有的。不相在觀,如觀我不在色中,色不在我中,這仍是對治從執離中分出來的。如說:我不即是識,也不能離識,但識不是我,或說識在我中,或說我在識中,不即不離,相依而實不即。對治此「相在」執,即作不相在觀。此三句,或分為四句:(一)、色不即我,(二)、不離我,(三)、色不在我中,(四)、我不在色中。一是我見;後三是我所見。約五蘊說,即成為二十種我我所見。(《中觀今論》,pp.247-248)

 

愚癡無聞凡夫見色是我:是薩迦耶我見(《阿含經》所說的我見)

愚癡無聞凡夫見色異我、相在:是補特伽羅我見(《阿含經》所說的我所見)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