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匿名法友 (not verified) on Fri, 2023-10-06 14:25
討論區:
姓名或匿稱:
南傳達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25〈之三〉 東晉 佛馱跋陀羅譯 :
「識為種子,無明覆蔽,愛水為潤,我心溉灌,種種諸見,令得增長;生名色芽,」
《佛說大乘稻芉經》
種子之識。依彼業田。及愛所潤。無明糞壤所生之處。入於母胎。能生名色之芽。
上述經文指出, 十二因緣第三支為種子識。種子識入母胎後,生名色芽。
眾所周知, 種子識即是阿賴耶識。
以上證明兩件事 :十二因緣第三支是阿賴耶識;入胎識也是阿賴耶識
「識」是阿賴耶識亦是眼耳鼻舌身意識
十二因緣第三支是阿賴耶識,這與下面經文說「識即眼耳鼻舌身意識」並無衝突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3:
「識法有故而彼名色即可施設,識法無故名色亦復無所施設。
何名為識?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如是所說故名為識。」
十二因緣第三支不只是阿賴耶識,也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原因如下:
阿賴耶識入胎後,隨著身體成長,遍佈於眼耳鼻舌身意六處,因此由一識分成六種識,隨根得名。
在眼根 就稱為眼識;在耳根 名耳識;在鼻根 名鼻識;在舌根 名舌識;在身根 名身識;在意根 名意識
「意」生六識
《相應部經典》 35相應 93經
「諸比丘!緣二法而生識。諸比丘!如何緣二法而生識耶?
以眼與色為緣 而生眼識……
以耳與聲為緣 而生耳識……
以鼻與香為緣 而生鼻識……
以舌與味為緣 而生舌識……
以身與觸為緣 而生身識……
以意與法為緣 而生意識……
如是此等之法亦動轉、消散、無常、變壞、異變之質。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16n0006_p0091a02
上頭經文說 眼等六識必須具備根塵因緣才得以生起;若因緣不足 則不能起。
依照阿含經說法,「意」動而促使根塵和合,眼識等才得以生起。故說:意生(六)識
《增壹阿含經》卷49:「不起意,不依意而起於識」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71:「眼等六識皆依意生」
此「意」並不是六根的「意入處」。根據楞伽經,此「意」從"本識"生。
"本識"即阿賴耶識
《入楞伽經》卷10:「意從本識生, 識從於意生。」
《瑜伽師地論》卷63:「末那名意,於一切時執我我所及我慢等,思量為性。餘識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