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心中的境相」怎麼不就是凡夫眾生虛妄分別的產物?

姓名或匿稱: 
林文亮

導師在成佛之道中說「什麼叫戲論?妄分別是不離境相而現起的,妄分別生時,直覺得境是實在的,這似乎是自體如此,與分別心等無關的。這不只是妄分別的錯覺,在凡夫的心境中,那個境相,也確是現為這樣的。這是錯誤的根本來源,是不合實際的。」(《成佛之道》(增注本),p.349

這「凡夫心中現起的境相」,不就是眾生虛妄分別心誤以為是真實、常住、獨存的實在一法一法?導師何以說「不只是妄分別的錯覺」?姑且不論唯識的「有心無境。」

那個境相」如果是客觀上「也確是現為這樣的」,是在表達「境界(境相)本身」也確實是有其客觀的迷惑力?這樣眾生(連同聖者)會有妄見、錯見、無明等迷障,以致看不清楚真相云云,如此豈不成為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假設如此,智者如佛陀如何能在菩提樹下穿透五受陰的生死迷障?找出一條破迷啟悟的解脫大道?

這不只是妄分別的錯覺,在凡夫的心境中,那個境相,也確是現為這樣的」請問導師是以何為據而作如此之說?

Comments

ANS:無始劫以來,凡夫流轉生死;亦無始劫以來有覺悟者出世。

《成佛之道》之偈頌:「自性如何有?是觀順勝義」 至 「分別由戲論,戲論依空滅」這段說開示中,應該某種呈度上提示了答案與說明,值得參考。

 

這不只是妄分別的錯覺,在凡夫的心境中,那個境相,也確是現為這樣的」請問導師是以何為據而作如此之說?

ANS:這個問題很深入,不容易回答,導師《佛在人間》pp. 229–230有一段開示,應該某種呈度上提示了答案與說明,如上所示,請參考。

回應者:常精進

ANS:無始劫以來,凡夫流轉生死;亦無始劫以來有覺悟者出世。

《成佛之道》之偈頌:「自性如何有?是觀順勝義」 至 「分別由戲論,戲論依空滅」這段說開示中,應該某種呈度上提示了答案與說明,值得參考。

 

這不只是妄分別的錯覺,在凡夫的心境中,那個境相,也確是現為這樣的」請問導師是以何為據而作如此之說?

ANS:這個問題很深入,不容易回答,導師《佛在人間》pp. 229–230有一段開示,應該某種呈度上提示了答案與說明,如下所示,請參考。緣起的存在之一切法,帶有誑惑的特質,導師在《佛在人間》pp. 229–230中有一段開示,應該某種呈度上提示了答案與說明,如下所示,請參考。

《佛在人間》pp. 229–230:

煩惱又從何而來?煩惱是依惑亂的。煩惱——心的不良心理,他的生起,是依於因緣,對境才能引生的。如瞋心的引發,總是由於對人對事,不能如意,或受欺受辱,才會暴跳如雷。如沒有外緣,瞋心也不會勃發出來的。所以煩惱的生起,與我們所接觸的境界有關。在我們的認識中,不論見聞覺知,無不帶有「惑亂」。惑亂,是一項似是而非的感覺:看來是這樣,其實不是這樣雖說不是這樣,而在我們的認識上,卻確是這樣。這種與真相不符的認識,認識的境界,有一種誘惑性,欺騙性,使我們以為真的如此,而為他起貪,起瞋,起一切煩惱。由此可知,煩惱的生起,從不能正確認識境相的顛倒錯亂中來。那麼要斷除煩惱,當然要於一切境界如實覺了,看清他的真面目,不受蒙蔽,不受欺騙,煩惱才會徹底被降伏,憂苦也就可以徹底解決了。

經論中譬喻說:有畫師畫了鬼怪,鬼是畫得很可怕的。自己天天對著這幅鬼畫,看了又看,連自己也毛骨悚然,害怕起來。甚至在夜晚,夢中也鬼影不離,搞得自己晝夜難安。這一譬喻,說明了外境是虛假的,可是看起來卻像真的。這種虛假的境界,具有欺誑與誘惑的力量。能使人感到威脅,或使人感到歡喜,從而引生貪、瞋、癡等煩惱。就拿花來說吧!在我們的認識上,花是那麼美,那麼香!花是那麼的可愛,使我們對花生起好感,貪心一起,就想採他,或買他。但花究竟是什麼?花的顏色又究竟是什麼的?花是否美?是否香?大有問題,但在我們的認識上,他的確是美而香的。也就因此,在無形中對我們有誘惑的力量,使我們對他生起貪愛。如知道,這只是通過我們的感官而現起的幻相,因緣所生,而沒有真實性,那又為什麼要愛呢?一切法都從因緣生,煩惱也不例外。由於我們不能正確了達而生迷著,煩惱就接踵而來;憂苦又隨逐煩惱而來。如正確的覺悟,不受誑惑,那就煩惱消失,憂苦也就解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