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南傳佛教信仰者說,南傳佛教不承認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魂。並且藉此嘲諷大乘佛教是外道, 才會相信有永恆不變的「如來藏」。
這些當代南傳佛教信仰者 根本沒確實讀過巴利三藏,才會做出這種違背經典的說法
南傳《長部28經》
世尊對於入胎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世尊!此即四種之入胎:世尊!此中某些人無知而入母胎中,又無知而住母胎內,無知而出母胎外,此為第一之入胎也。世尊!此中復有某些人正知而入母胎中,無知而住母胎內,無知而出母胎外,此為第二之入胎也。世尊!此中更有某些人正知而入母胎中,正知而住母胎內,但無知而出母胎外,此為第三之入胎也。世尊!此中更有某些人正知而入母胎中,正知而住母胎內,正知而出母胎外,此為第四之入胎也。世尊!關於入胎,此是無上之法。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08n0004_p0095a08?q=%E5%85%A5%E6%AF%8...
上面經文說, 有四種入母胎。「某些人」這3個字很明顯是指:眾生的靈體/靈魂。
這個靈體到處投胎,因此而有不同的身體。(變來變去的是身體;靈體根本沒變, 都是同一個)
以下經文也都有談及「輪迴」,就是指:投胎轉世。
白紙黑字,南傳佛教確實承認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體 一直在輪迴, 到處投胎轉世
南傳《中部》
癡者作惡入輪迴
入胎生於他世界
少慧而喜小慧者
入胎生於他世界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11n0005_p0077a08?q=%E7%99%A1%E8%80%8...
南傳小部《長老偈經》
「人入輪迴,次第入胎,入他世界,信心少智,轉生入胎,入他世界。」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28n0015_p0185a10?q=%E8%BC%AA%E8%BF%B...
南傳藏外《彌蘭王問經》
「其輪迴者何耶?」
長老言:「大王!於此處生者 於此處死,於此處死者 於往生他處,於彼處生者 於彼處死,於彼等死者於往生他處。大王!如是為輪迴。」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63n0031_p0134a04?q=%E5%BE%80%E7%94%9...
Re: 上座部南傳佛教明確說: 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體
經中的「某些人」,可以有許多詮釋,並沒有任何說明一定是「永恆不變的靈體」,若有此想法,反而是自己的見解了。
例如在長阿含世記經中,亦有類似經文:
或有眾生身行惡,口言惡,意念惡,身壞命終,墮餓鬼中,此後識滅,餓鬼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或有眾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壞命終,得生人中,此後識滅,人中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經文也是在談「眾生」轉世至人中或餓鬼乃至六道的過程,這和「某些人」的意思差不多,不一定是指「永恆不變的靈體」,也可以是指「無常生滅的五蘊身」,就要問自己,為何會認定是「永恆不變的靈體」呢?
前世與今世 如何連結
前世當人時 做太多壞事,所以今世淪為畜牲(豬)。
不知道你所謂的「無常生滅五蘊身」是以什麼方式, 將過去世和今世連結在一起, 才能說他們是同一個(人)在輪迴?
這一點若沒辦法解釋, 這恐怕會讓[有一個連續性的靈體存在]顯得更合理。
《中阿含201經》
三事合會,入於母胎:父母聚集一處,母滿精堪耐,香陰已至。
此三事合會,入於母胎,母胎或持九月、十月便生。
南傳《中部38經》「有父母之會合,母已有經水,且康達婆現前者,如是三事和合者,有入胎也。」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0005_004
「香陰」或「乾達婆」就是一般所說的「中陰身」
南傳佛教講很清楚,有中陰身來入母胎。
中陰身就是眾生的靈體;
所有眾生除了外在的肉體,肉體內其實還有一個靈體
這個靈體在肉體死亡時,便離開肉體,又去其他地方投胎轉世
靈體到處投胎轉世, 每次投胎都會換不同的肉體/身體;但靈體沒變, 都是同一個靈體
同一個人的過去世與今世之所以能連結在一起, 就是靠靈體{中陰身}
肉體並不是自己;靈體才是自己
MN38
MN38
「沙低!傳說是真的?你的像這樣邪惡的惡見被生起:『我像這樣了知被世尊教導的法,如:就這個識流轉、輪迴,非另一個。』」
「大德!我的確這樣了知被世尊教導的法,如:就這個識流轉、輪迴,非另一個。」
「沙低!那是哪個識呢?」
「大德!凡講話的、能感受的這個到處經驗善惡業的果報者。」
「無用的男子!你了知法被我對誰這樣教導?無用的男子!緣所生的識被我以種種法門說,除了經由緣以外,沒有識的生成,不是嗎?無用的男子!然而,你以自己惡把握的誹謗我們,同時也傷害自己,以及產出許多非福德,無用的男子!因為,那對你將有長久的不利、苦。」
...
你都读到MN38了,这段话感觉就是对你说的啊
肉體不是自己;靈體才是自己
肉體不是自己;靈體才是自己
南傳佛教說, 應該摒棄肉體,因為肉體不是自己
摒棄肉體,才能認識到自己的靈體,才能獲得利益安樂(證涅槃)
《相應部 第35卷101經》
眼非汝等之所有者,應摒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耳非汝等之所有……
鼻非汝等之所有……
舌非汝等之所有……
身非汝等之所有……
意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眼識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耳識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鼻識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舌識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身識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意識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16n0006_p0106a05
Re:前世與今世 如何連結
觀察過去世到現在世的連結,對一般人來說並不是現觀經驗,思惟這個問題幫助也不大。
其實你可以將問題單純化,去思考看看,從上一刻到這一刻,是如何連結的?
從昨天到今天,是如何連結?從小時候,到長大的現在,是如何連結?
從小到大,你會說小時候的你和現在的你是同一個人嗎?
你再問問自己,你是根據什麼而認為是同一個人?
是變化的色身?或是思想、感受、意識?
這裡面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靈體,你有觀察到嗎?
藉由這些觀察,你就可以知道,是不是要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體,才能將過去和現在連結在一起,這不用考慮前世今生,就在今生,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至於您提到「中陰」、「香陰」、「康達婆」,經典中也沒有說它們是永恆的,所以你應該要去思考的是,為什麼你總是會認為它們是永恆的呢?這也許就是「常見」在作怪。
「一我」 vs 「多我」
先把「永恆」2字擱一邊
【有中陰身存在】這一點 是100%肯定的。不容置疑
有一個靈體, 死亡時會離開肉體, 跑去別的地方投胎
這是白紙黑字 寫在南傳經典中, 沒有你質疑的餘地。
只要你一直輪迴,這個靈體就會一直存在,到處投胎轉世
這個靈體 和[五蘊肉體]不一樣
肉體會死亡,但靈體從來不死.(以上都是南傳經典寫的)
﹋﹋﹋﹋﹋﹋﹋﹋﹋﹋﹋﹋﹋﹋﹋﹋﹋﹋﹋﹋﹋﹋﹋﹋﹋﹋﹋
「無常/生滅」指的是 投胎而來的[五蘊肉體];並不是在指靈體
有關這一點, 大乘佛教解釋得比南傳佛教 清楚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當知此身即是我所。從無始來受身無量莫知其數。如是諸身為一我耶為多我耶。
若我多者即是無常。以無常故我義不成。
若我是一即應常住。恒守一身不應移去。
大乘佛教說, 若「我」經常變來變去,即是無常,因此「我義不成」(無我)。
這是在指 由投胎而來的[五蘊肉體]之「我」;每次投胎 都是不同的「我」。
若「我」恆守一身 都沒改變, 這才是常住的我
符合這個條件的「我」,就是眾生的靈體(中陰身)
請指出「靈體」的經文出處
不知是在哪一個版本的哪一部經,有白紙黑字寫著「有一個靈體, 死亡時會離開肉體, 跑去別的地方投胎」呢?
還望註明出處,這樣自然就沒有人會質疑您的說詞了。
還有「靈體從來不死」,也希望您能指出其出處,感謝。
靈體不死, 輪迴才得以成立
《中部82經》元亨寺版本
癡者作惡入輪迴.入胎生於他世界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11n0005_p0077a08?q=%E7%99%A1%E8%80%8...
《中部82經》香港志蓮淨苑 蕭式球版本
愚癡之人做惡業,
不能平息各種有,
一生過後還受胎,
生生世世在輪迴,
https://www.shineling.org/mn82/
《中部82經》莊春江版本
他們以愚癡作惡業,在諸有非有上為未終結的狀態。
進入母胎與另一個世界,連續地來到輪迴,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82.htm
上面經文指出, 作惡者一生結束後還受胎
這就是「人死後靈體會再去投胎」的證明
莊春江的翻譯怪怪的, 不夠明瞭
但有其他兩個版本對照, 就夠清楚了
肉體會死;靈體不會死 才能繼續往其他地方投胎。
這就是「靈體不死」的證明
靈體不停地投胎轉世,即稱為「輪迴」
經文完全沒有提到「靈體」及「靈體不死」
您提到的經文,完全沒有說那是「靈體」,更沒有提到「靈體不死」,根本就沒有「白紙黑字」的證明,似乎一切都只是出自您自己的想像。
自己沒讀到,並非佛經沒講
《中部82經》
愚癡之人做惡業,不能平息各種有,
一生過後還受胎,生生世世在輪迴,
《中部 38經》
有父母之會合,母已有經水,且康達婆現前者,如是三事和合者,有入胎也。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09n0005_p0358a11?q=%E4%B8%94%E5%BA%B...
中部82經說, 人死後 再去投胎。
中部38經說, 康達婆前來投胎。
這已清楚告訴你, 康達婆就是《中部82經》所說 [死後去投胎的人]。
你說經文沒說那是「靈體」
沒錯.經文沒說「靈體」;但經文有說「康達婆」3個字
康達婆 亦名香陰, 中陰身。俗話稱為靈魂
﹋﹋﹋﹋﹋﹋﹋﹋﹋﹋﹋﹋﹋﹋﹋﹋﹋﹋﹋﹋﹋﹋﹋﹋﹋﹋﹋
經文已明白告訴你 接著還要去投胎,你卻還在質問:經文沒說靈體不死!
請問你,若靈體會死,如何接著再去投胎?
讀佛經要懂得理解句義,而不是只會讀文字
「靈體」及「靈體不死」才是違背佛說的教導
你完全沒有解釋,為什麼去投胎就等於有靈體,也等於靈體不死?
這中間完全沒有合理的邏輯可言。
在經典中,「去投胎」有很多種解釋了,不管是阿含經或大乘經典,都教導是識去投胎,而且是生滅識,這都是經中的教導,不是出自個人的想像。
《長阿含經》:「或有眾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壞命終,得生人中,此後識滅,人中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前識滅已後識生時,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墮傍生、餓鬼、地獄。」
就算用中陰身去解釋,中陰身在經典中也是有生滅。
《道地經》:「意生即入,時意已生便中陰滅,所應墮陰受生,便即時受上天身。」
這些教導,都不需要想像有一個不死的靈體,也不需要違背三法印,而且都是出自經典。
反觀所謂「不死的靈體」,不但不符合經典教教導,只是出自您個人的想像,這個想像也沒有任何邏輯可言,尤其這種假說又違背佛陀三法印的教導,這和所謂的「白紙黑字」相去何止千里?
投胎的識或中陰,這些都是生滅法,這才是真正「白紙黑字」符合佛法的教導。
靈體 = 身見結
1. 請問中陰身或“靈體”從何而來?
2. 永恆不變的“靈體”“靈魂”“輪迴的主體” = 常見 (五見中的邊見之一)
觀法無我
信口開河
我已經貼中部82經和38經的對照,證明[死後去投胎的人] 名稱叫做[康達婆]。
是你自己視而不見, 裝作沒看見。
[康達婆]就是中陰身, 一種靈體
你說錯了,
佛經並非都只寫「識」去投胎;佛經也會寫「中陰身, 香陰, 康達婆」去投胎。
所以,你根本沒理由 反對「中陰身」去投胎 的說法。
《雜阿含經 640》
世尊告四大天王。即此巴連弗邑國中。當有大商主名曰須陀那。中陰衆生來入母胎。
彼衆生入母胎時。令母質直柔和。無諸邪想。諸根寂靜。
《中部 38經》
有父母之會合,母已有經水,且康達婆現前者,如是三事和合者,有入胎也。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09n0005_p0358a11?q=%E4%B8%94%E5%BA%B...
《中阿含經》卷54:
「父母聚集一處、母滿精堪耐、香陰已至。此三事合會入於母胎,」
《修行道地經》是古代某和尚的著作,並非佛說
你最好也把版本寫清楚,到底有哪部南傳經典講過:中陰身有生滅!
1. 南傳經典有講「中陰身去投胎」,你卻說:沒講。
2. 南傳經典沒講「中陰身有生滅」,你卻說:有講。
從頭到尾,你才是那個"亂講話"的人
北傳經典的中陰是有壽命的
經中提到「康達婆」,這點沒有疑義。
但你說這是「一種靈體」,有什麼根據呢?
你說的「靈體」究竟是什麼意思?
討論至今,一直沒有看到你明確的理由,只是你自己說的而已,卻誇口說是「白紙黑字」的證據?
南傳經典有提到「康達婆」,但沒有提到「中陰」,不要自行偷換名相。
你可參考此頁中菩提比丘對「康達婆」的解釋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38.htm
「《破斥猶豫》以「在那時進入的眾生;到達那裡的眾生」(tatrūpagasatto)解說,長老說,這不是有什麼無形的精靈(disembodied spirit)站在旁邊看著未來的父母性交,而是一位由於在那時將被再生而被業力機制驅動的生命(a being driven on by the mechanism of kamma)。這個外來字(exact import of the word)在尼柯耶中並未被解說,在DN.15中用的是「識」,這樣,我們可以認定(identify)乾達婆是指帶著過去業力累積與個人雜染的「識流」(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MN.38)。」
以上才是南傳的見解,也符合經典「識」的教導,如果你看到哪裡南傳有中陰,請明確告知。
南傳既然沒有提到中陰,當然不會提到中陰有生滅。
中陰是北傳的看法,北傳的中陰也是有生滅的。
《大般涅槃經》:「以是三種煩惱因緣,中陰陰壞,生後五陰,如印印泥,印壞文成。」
《中陰經》:「閻浮提眾生壽命百歲、東弗于逮壽命五百歲、西拘耶尼壽命二百五十歲、北欝單曰壽命千歲、中陰眾生壽命七日。」
這些都是中陰有生滅的經典依據,三法印的「諸行無常」教導就更不用提了,違反三法印即非佛說。
至於您提到中陰是不死的,又有什麼經典佐證呢?
「乾達婆」(gandhabbo)
「乾達婆」(gandhabbo)
gandhabbadevaputto乾達婆天神
gandhabbakāyikānaṃ乾達婆眾
乾達婆 天人族
「意生身」(manomayaṃ kāyaṃ,另譯為「意所生的身體;意所成的身體」) 神通
两个概念
朋友 阿含非南传 学佛多久了?
朋友 阿含非南传 学佛多久了?
A地死,B地投胎
《雜阿含經 640》
世尊告四大天王。即此巴連弗邑國中。當有大商主名曰須陀那。中陰衆生來入母胎。
彼衆生入母胎時。令母質直柔和。無諸邪想。諸根寂靜。
佛經說, 有中陰眾生會來投胎。
你問,這些中陰眾生來自哪裡?...........請看下面經文:
《中部 82經》
愚癡之人做惡業,
不能平息各種有,
一生過後還受胎,
生生世世在輪迴,
https://www.shineling.org/mn82/
根據《中部82經》,跑去投胎的中陰眾生 就是來自在其他地方死亡的人。
在A地死,再跑去B地投胎。
中陰身就是這樣跑來跑去。而形成所謂的「輪迴」
化生的眾生何來中陰身?
化生的眾生是頓生的,沒有經過投胎或孵化的過程,如何有中陰身?
。。。。。。。。。
中陰身的活動狀態,《瑜伽師地論》中列於十二因緣中的“有支”(三有),稱為中有。
就十二因緣的角度來看:“有”的因緣是“取”,有從取而來。
觀法無我
A地死,B地投胎,中陰的壽命只在AB二地之間。
經典沒有提到的,就不要自行亂猜,尤其是解釋成為有一個不死的靈體,就完全違背三法印諸行無常,違背佛法無我的教導,你應該多參考其它經典的解釋,就會知道不是只有你的看法才是唯一的解釋,還有很多不同看法是更符合佛教教導的。
《大般涅槃經》:「現在陰滅,中陰陰生,是現在陰,終不變為中陰五陰。中陰五陰,亦非自生,不從餘來。因現陰故,生中陰陰,如印印泥,印壞文成。......(中略)......以是三種煩惱因緣,中陰陰壞,生後五陰,如印印泥,印壞文成。」
《大般涅槃經》解釋的很清楚,人死之時,現在陰滅了,中陰才生。而投胎之後,中陰就滅了。在《中陰經》也說明了中陰的壽命是七日,之前都已貼過經文,不再重貼。由此可知,北傳的中陰身,也不是不死的,以上才是經典中「白紙黑字」的教導。
雜阿含640經[正聞本(刪除)/佛光本(刪除,置於附錄)]
雜阿含640經[正聞本(刪除)/佛光本(刪除,置於附錄)]
雜阿含640經,依現代的考證,「實為《阿育王譬喻》的部分異譯,卻被誤編在《雜阿含經》內」(印順法師《雜阿含經論會編》p.b1),於此刪除。
-庄春江
經典證實「常我」的存在
大乘經典一向主張有一個「永恆不滅之我」
既然你不信有一「永恆不滅之我」,為何你還引述大乘經典?
《大般涅槃經》殺無常者 得常涅槃。殺苦 得樂。殺空 得實。殺於無我 而得眞我。
《大般涅槃經》如來所説眞我。名曰佛性。
《大般涅槃經》佛性無生無滅 無去無來...非陰界入之所攝持。是故名常。
《大般涅槃經》清楚說, 有一恆常不滅的「真我」存在,名為「佛性」
你引述《大般涅槃經》, 正好證明「永恆不滅之我」確實存在
信大乘的人,竟然會否定「永恆不滅之我」的存在?
真讓人懷疑 你是不是沒看懂大乘經典在講什麼
「真我」vs「角色扮演」
《增壹阿含經》卷50:
「爾時,眾多比丘聞婆陀比丘尼自憶宿命無數世時事,即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如來。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頗見聲聞之中比丘尼,自憶無數世事如斯人乎?」比丘白佛:「不見。世尊!」佛告諸比丘:「我聲聞中第一弟子自憶宿命無數世事,劫毘羅比丘尼是。」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壹阿含經》卷26:
「得三昧,自憶無數世事,彼便憶過去之事。若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萬生、數千萬生、成劫、敗劫、成敗之劫,我曾生彼處,姓某、字某,食如此之食,受如是苦樂,壽命長短,彼死此生,死此生彼,因緣本末,皆悉知之。」
上面經文提到, 修行人有能力 回憶自己上輩子, 上上輩子 乃至過去數千萬世所發生的所有事。
這樣的經文 證明了:「真正的我」是不死的, 一直在扮演著不同角色。上輩子當女人,上上輩子當男人,這輩子當修行人...
「真正的我」不會死,但祂每世所扮演的角色 則有生死。
佛法教導我們,不要執迷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而是應該要找回「真正的我」
每一世的我, 都只是角色扮演, 並不是「真我」
若能將「真我」挖掘出來,角色扮演 將不再發生。(不受後有)
不是回忆 是看见 你已经假设你自带记忆体才是回忆
不是回忆 是看见 你已经假设你自带记忆体才是回忆
看见的是一个现象接着一个现象 看见过去现象跟现存现象的因缘
转生的识(也是缘生的) 死後那作用識會[往生]「那個導向識」(taṃsaṃvattanikaṃ viññāṇaṃ) MN106
佛陀只说现象和方法 现象让你看 方法让你试
实相真假都归入[无记]
导向识类似一个索引
質疑「常我」即非大乘人
《瑜伽師地論》何因縁故當言是常。答清淨眞如之所顯故。非縁生故。無生滅故
本主題是在證明:南傳佛教也承認有一個「永恆不滅之我」
大乘經典本來就主張有「永恆不滅之我」。
你引述《瑜伽師地論》,是否表示你相信大乘?
既然相信大乘,就不應該質疑「永恆不滅之我」的存在,
「永恆不滅之我」在大乘經典 稱為:佛性, 如來藏, 真如...
在《瑜伽師地論》是使用「真如」這個名稱
《入楞伽經》未來現在諸菩薩等,不應執著有我之相
不要只看到「不滅」,別忘了還有「不生」,底下經文很明白,如來為了眾生聽到「無我」會驚怖,所以才說有「如來藏」,其實就是涅槃等文辭章句,只是換個說法,讓那些害怕「無我」之人,有個依靠,但經文亦說明,千萬別執著有我之相,偏偏你就是要說「有我」啊。
《入楞伽經》卷3〈3 集一切佛法品(二-四)〉:「大慧!我說如來藏常,不同外道所有神我。大慧!我說如來藏空、實際、涅槃、不生不滅、無相無願等文辭章句,說名如來藏。大慧!如來、應、正遍知,為諸一切愚癡凡夫,聞說無我生於驚怖,是故我說有如來藏;而如來藏無所分別寂靜無相,說名如來藏。大慧!未來現在諸菩薩等,不應執著有我之相。」(CBETA 2024.R2, T16, no. 671, p. 529b27-c4)
勸師兄一句話,經典怎麼寫,就如實學習,不要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就自行曲解經文,斷章取義,就像之前中陰的教導,經文沒有提到的,你卻說成好像經中真的有寫一樣,其實最後都只是你自己的想像。
如果不願依經解經,只想套用自己的想法去曲解,別人說再多也是白說的。
如果不願依經解經,只想套用自己的想法去曲解,別人說再多也是白說的。
南大這話值得版大三思。
版大好福報,能有如此耐心的善知識來幫忙解惑釋疑。
因緣果報是佛法的DNA,請小心不要踩雷。
我言盡於此。
觀法無我
不正見 - 非關大乘小乘
《瑜伽師地論》何因縁故當言是常。答清淨眞如之所顯故。非縁生故。無生滅故
本主題是在證明:南傳佛教也承認有一個「永恆不滅之我」
1. 南傳佛教並無此說。
中陰身 = 永恆不變之我,此說不通。
三界眾生中有化生者,無中陰身。
。。。。。。。。。。。
大乘經典本來就主張有「永恆不滅之我」。
你引述《瑜伽師地論》,是否表示你相信大乘?
既然相信大乘,就不應該質疑「永恆不滅之我」的存在,
2. 引述經論,只是就義理與邏輯的抉擇, 而非盲目信仰。
。。。。。。。。。
「永恆不滅之我」在大乘經典 稱為:佛性, 如來藏, 真如...
在《瑜伽師地論》是使用「真如」這個名稱
3. 版大依此而推論: 佛性 = 如來藏 = 真如 = 永恆不變的我(常我) = 中陰身 ?
然後再反推為:中陰身 = 常我 = 真如 = 如來藏 = 佛性?
然後再證明:中陰身 = 南傳佛教中的 “常我”?
這樣的法義思維與邏輯推理是佛陀的教法嗎?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A有故B有 A生故B生
B從A而來 (B不是A 也不是非A)
例如:火的生起是:可燃物 + 助燃物 + 過燃點
佛法證明:火不是因火而生
有身見 = 火由火而生,火的本體是火
常見 = 此火永不熄滅,就算換了可燃物,亦復如是。
觀法無我
蘊中真實我。 無智不能知
是你自己搞不清 兩種我
佛陀說 不要執著有我, 這是指:不要執著於「因緣所生之我」;而是應該找回「非因緣所生之我」。
《大般涅槃經 卷30》
若因緣者則名無我。若無我者 名為苦空。
如來之身非是因緣。非因緣故 則名有我。
因緣所生之我, 名為五陰身 。這種我 稱為 無我
非因緣所生之我 名為如來身(真我)。這種我 即是 有我
佛經清楚告訴你, 五陰身中住著一個真實我
《大乘入楞伽經》蘊中真實我。 無智不能知
「非因緣所生 即是有我」這麼白話的經文, 你若繼續否定「真我」的存在,你才是惡意曲解經文
選擇性的相信,說穿了就是"只信自己"
「化生者 無中陰身」這是你個人的妄想之詞;
《正法念處經》...天身則滅。中陰身生。足上頭下。如印中陰。以惡業故。生地獄陰。
根據經文, 化生天上的天人, 當面臨死亡時, 他們同樣會出現中陰身
至於中陰身是不是「永恆不滅之我」, 留待後面講
呵,
你意思就是, 合你意 你才會信;不合你意 你則不信
請你搞清楚,佛性/如來藏/真如=永恆不滅之我, 這是佛經講的, 並不是我的推論。
《大般涅槃經》殺於無我 而得眞我。
《大般涅槃經》如來所説眞我。名曰佛性。
《大般涅槃經》佛性無生無滅 無去無來...非陰界入之所攝持。是故名常。
﹋﹋﹋﹋﹋﹋﹋﹋﹋﹋﹋﹋﹋﹋﹋﹋﹋﹋﹋﹋﹋﹋﹋﹋﹋﹋﹋﹋﹋﹋﹋﹋﹋﹋
人或天人死後 即成為中陰身;中陰身會接著再去別處投胎(入母胎)
肉體會死,但中陰身則會一直投胎輪迴,沒有死期。
中陰身其實就是我們的「真我/佛性/法身」, 所以才有不死的特性。(不生不滅)
《佛說不增不減經》
此法身過於恒沙無邊煩惱所纒。從無始世來隨順世間波浪漂流 往來生死 名為眾生。
真我(法身)被煩惱所纒 便會淪為「中陰眾生」,到處投胎輪迴
"中陰身投胎"是大乘&南傳的共識
南傳佛教確實也有記載 中陰身去投胎之事;只是使用不同的名稱 稱之
下面經文所提到的香陰, 康達婆 就是指中陰身
《中阿含201經》
三事合會,入於母胎:父母聚集一處,母滿精堪耐,香陰已至。
此三事合會,入於母胎,母胎或持九月、十月便生。
《中部38經》「有父母之會合,母已有經水,且康達婆現前者,如是三事和合者,有入胎也。」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0005_004
你做這種解釋 毫無意義。重點在「入母胎」這件事
乾達婆來入母胎。這就是大乘佛教所說的中陰身.
南傳佛教和大乘佛教 都認同 有靈體來入母胎這件事
但現今南傳佛法卻一直否定[有靈體投胎]這件事, 這是擺明和南傳經典唱反調
﹋﹋﹋﹋﹋﹋﹋﹋﹋﹋﹋﹋﹋﹋﹋﹋﹋﹋﹋﹋﹋﹋﹋﹋﹋﹋﹋﹋﹋﹋﹋﹋﹋﹋﹋
你並不了解大乘佛法
在大乘佛法, 意生身或法身 其實就是由中陰身修行而來的
因此從大乘觀點來看, 將中陰身解釋為意生身 也無不妥
識會變異,但仍是同一個人
你應該是沒看懂這經文 才會引用這經文駁斥我。
這經文翻譯得不夠清楚, 所以拿劉式球的版本做說明。
世尊對沙提比丘說:“聽說你生起這種惡見:‘我從世尊所說的法義中知道,在生死輪迴之中,識不會變異。’ 這是真的嗎?”
“大德,是的,的確是這樣。我從世尊所說的法義中知道,在生死輪迴之中,識不會變異。”
“沙提,識是什麼呢?”
“一種會說話、會感覺、不斷作善惡業和受果報的東西。”
“你這愚癡的人,你從誰人的口中得知我這樣說法的呢!你這愚癡的人,我不是說了很多法義,指出識是依緣而生起、離開了因緣條件便沒有識的出現的嗎?
“你這愚癡的人,你因不掌握法義而誹謗我,你損毀自己,為自己帶來很多罪業,為你長期帶來不利和苦惱。”
https://www.shineling.org/mn38/
這段經文與識去投胎 毫無關係, 所以我不明白為何你引用這段經文來駁斥有關「靈體投胎」這件事?
這經文 是在講 世尊破斥沙提所說的「識不會變異」此邪見
從大乘佛教觀點來看,「識不會變異」同樣也是邪見;因為識中所藏的種子分分秒秒都在變化,
譬如,過去你不喜歡吃芒果,現在卻很愛吃芒果。這就是識時時會變異
識雖然時時變異,但你仍然是莊春江,而不是變成王小明
這就是為何說,儘管識時時變異,但人死後 再去投胎, 其實都是同一個人在輪迴
我的解釋完全符合南傳經典所傳達的經義:是同一個人一直在輪迴投胎
《中部82經》香港志蓮淨苑 蕭式球版本
愚癡之人做惡業,
不能平息各種有,
一生過後還受胎,
生生世世在輪迴,
https://www.shineling.org/mn82/
入胎識 vs 前六識
問題出在 你不明白大般涅槃經的意思
《佛說見正經》識之轉徙。住在中陰。如石已洋成鐵。從中陰轉受他體。
人死時, 識會離開肉體;但識本身無法自己移動
佛經說, 識離開肉體後 會住在中陰身;這樣子識才能到處移動, 前往他處投胎轉世.
這就是為何有些佛經寫「中陰身去投胎」;有些佛經寫「識去投胎」
識投胎人體後 當然不再需要中陰身。因此佛經才說「中陰身壽命只有七日」
但識則延續前世, 繼續存在, 不曾中斷
《大寶積經》識流相續 持身不絶。期畢報終。識棄捨身。隨業遷受。
大乘經典清楚說「識流相續」,這證明是同一個人 在投胎轉世,
你常以「識有生滅」 來否定識的延續性;事實上根本是妳自己分不清「入胎識」與眼識 耳識 鼻識…的差別
佛經說識有生滅, 這指的是前六識;並不是「入胎識」
「識流相續」就表示不是同一識,諸識相續不斷,才會稱為識流
「識流相續」就表示不是同一識,諸識相續不斷,才會稱為識流。一台車不會叫車流,一滴水不會叫水流,同一個識,就不會稱為識流了。
這些基本的教導,勸您要向師長印證學習,不要靠自己的想像去解釋,到處都是錯誤的概念,拼湊出來的結果就是到處都是問題。
多位大大熱心解說,你也堅持用錯誤的解釋去回應,很可惜。
又,比丘们!什么是缘所生法?
又,比丘们!什么是缘所生法?
...
比丘们!识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是灭尽法、消散法、褪 去法、灭法。
...
比丘们!当圣弟子已以正确之慧如实善见这缘起与这些缘所生法,他 将跑回过去:‘我过去世存在吗?我过去世不存在吗?我过去世是什么 呢?我过去世的情形如何呢?我过去世曾经是什么,(后来)又变成 什么?’或者,他将跑到未来:‘我未来世存在吗?我未来世不存在 吗?我未来世会是什么呢?我未来世的情形如何呢?我未来世会是什 么,(以后)又变成什么?’或者,他现在内心对现在世将有疑 惑:‘我存在吗?我不存在吗?我是什么?我的情形如何?这众生从何 而来,将往何去?’这是不可能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比丘们! 圣弟子已以正确之慧如实善见这缘起与这些缘所生法。”
「入胎識」不滅
先讓你知道, 入胎識就是大乘經典所說的種子識, 亦名阿賴耶識
《佛說大乘稻芉經》種子之識。依彼業田。及愛所潤。無明糞壤所生之處。入於母胎。能生名色之芽。
《大方廣佛華嚴經》識爲種子。無明覆蔽。愛水爲潤。我心漑灌。種種諸見。令得増長。生名色芽。
既已知道入胎識就是阿賴耶識, 接著請看下面入楞伽經:
《入楞伽經》
如是轉識,阿梨耶識若異相者。不從阿梨耶識生。若不異者。轉識滅阿梨耶識亦應滅。
而自相阿梨耶識不滅。是故大慧。諸識自相滅。自相滅者業相滅。若自相滅者阿梨耶識應滅。大慧。若阿梨耶識滅者。此不異外道斷見戲論。
入楞伽經告訴你「阿賴耶識不滅」;會滅的是前六識 (亦稱轉識)
若有人說「阿賴耶識會滅」,此人必是外道斷見戲論
別的識在肉身死亡時都會滅, 不可能相續;
因此「識流相續」只可能是指:(入胎識)相續不間斷
﹋﹋﹋﹋﹋﹋﹋﹋﹋﹋﹋﹋﹋﹋﹋﹋﹋﹋﹋﹋﹋﹋﹋﹋﹋﹋﹋
《大乘密嚴經》
佛說如來藏 以為阿賴耶
惡慧不能知 藏即賴耶識
如來清淨藏 世間阿頼耶
如金與指環 展轉無差別
大乘密嚴經清楚告訴你, 阿賴耶識與如來藏無差別
所以阿賴耶識自然不可能滅, 除非你認為如來藏會滅?
《佛說不增不減經》
此法身過於恒沙無邊煩惱所纒。從無始世來隨順世間波浪 漂流往來生死名為眾生。
《佛說不增不滅經》告訴你, 法身(如來藏)被煩惱纒, 故變為眾生(入胎識) 往來生死 不停歇
這就是, 入胎識與法身的直接關聯性(呼應大乘密嚴經所說的: 阿賴耶識與如來藏無差別)
記憶的保存靠「識」的延續
簡單地說, 緣起法是一個法則, 若落入這個法則, 你就會一直在12因緣循環不停。
12因緣每一支都稱為緣所生法;所以緣所生法是指個體; 法則則是控制全體
緣所生法確實都有生滅,第三支識(入胎識)也有生滅, 但祂的生滅與前六識不同
前六識是跟隨一世的肉體。一世的肉體若消滅, 前六識就跟著消滅。
但入胎識並不是跟隨一世的肉體
入胎識是跟隨12因緣; 12因緣滅 入胎識才會滅
12因緣滅, 等於成佛。這時所謂的「入胎識滅」,其實是:由「入胎識」轉為「如來藏」
這就是大乘經典所說的:第八識不滅,只是改名
﹋﹋﹋﹋﹋﹋﹋﹋﹋﹋﹋﹋﹋﹋﹋﹋﹋﹋﹋﹋﹋﹋﹋﹋﹋﹋﹋
南傳經典有很多識(入胎識)不滅的故事
這都清楚證明入胎識延續不斷
《長部18經》
世尊,我是頻婆娑羅。善逝,我是頻婆娑羅。大德,這是我第七次投生在毗沙門王的隨從之中。我從人間的王族命終後,現在成為非人王族的天神。
我憶過去世,
之前十四生,
人天中輪迴,
經歷各七番。
https://www.shineling.org/dn18/
頻婆娑羅能清楚記得自己來回投胎14次的經過;記憶當然必須靠「識」的延續, 才得以一直保留下來
上座部南傳佛教明確說....
上座部南傳佛教明確說....
所言:上座部南傳佛教明確說...。其實不管什麼部、什麼南北。不管明確說或怎麼說...。學習佛法以自醒、自悟、自證、自度,為基本。您總在別人怎麼說的迷宮裡,是走不出來的。現在,您該問問...您自己是怎麼說?
* 很榮幸,與您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