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涓滴

印順導師重視「整體的佛教」,因此他認為:「佛教每一階段的聖典,都是代表著時代佛教,成為時代佛教的指導方針。它是佛法在活躍的進行中,適應人類,而迸出智慧的光明,留下了時代佛教的遺跡。」

吾人以為,近代學人或行者所撰述的「法義饒益文章」也可以作如是觀。職是之故,本版將以短篇佛法專論或小品心得分享,提供網友一處「廣學多聞、受用法味」之園地,歡迎網上法友們分享心得或回應討論。

版主林建德教授簡介:

林教授於台大哲學系取得博士學位,任教於佛教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2007年8月~迄今),林教授探索東方哲學暨宗教二十餘年,主要研究方向為佛教思想,並旁及道儒二家、西方哲學,尤其推崇印順長老佛學著述。近來亦關注東方暨佛教思想對現今哲學探討的可能啟發,特別是心靈暨意識問題。現已發表中英論文數十篇,並著有《道與空性:老子與龍樹的哲學對話》、《心識與解脫:對比視域下的佛教心意識理論》等書。歡迎諸位法友進站瀏覽、分享心得、參與討論。個人網址/部落格:http://mind-breath.blogspot.tw/

※張貼前請先詳閱:回應規則 & 張貼方法 ;另也提供文字編輯器,方便使用者文書編輯,請參考文字編輯器各元件說明[Basic版] [Full版]。(法海涓滴版主) 

 

空不等於沒有

空不等於沒有
佛教談「空」,但「空」很容易被聯想成沒有,而陷入某種虛無主義,無怪乎《中論》以使用咒術、擒抓毒蛇之不當,來比喻對空義的誤解(「不能正觀空,鈍根則自害,如不善咒術,不善捉毒蛇 」),如此未受其利先得其害,倒不如執一切為實有,而毋須談空觀正見。

神通難抵業力

神通難抵業力
世事難料,面對未知或而窮極呼天,或而求神問卜,或而算命讓人斷言吉兇福禍。但是逃得了一時,躲不過一世,而且不只是今生今世,甚至是來生來世、生生世世,畢竟該來的終究會來;這是佛法因果報應告訴我們的。

「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
佛法有兩種,一種用來「治病」,一種用來「止痛」;前者是究竟法門,主要是「治本」,後者可說是方便法門,多半是「治標」。

既新詮又誤讀

既新詮又誤讀
天台智者大師對龍樹思想有所承傳、亦有所開創;如先前文章所言,在開創上既可以言「新詮」,也可以說「誤讀」。當從「新詮」的角度量度之,他是了不起的宗教天才、佛學大師,但若從「誤讀」的觀點衡定之,他誤解乃至曲解龍樹原意似乎是難以接受的。

佛法中的唯物思維

佛法中的唯物論
科學強調實事求是、眼見為憑,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因此看得見摸得著,可以客觀驗證的,科學才肯認為真;如此科學往往傾向物理主義或唯物論立場,或者說,科學所預設的形上學多半是唯物論的,只不過主張強度的不同──如一切都有物質作基礎,與一切都只是物質性存在,乃是兩個不同宣稱,前者雖以物質為基礎,但不代表物質構成世界的一切,但後者卻視物質為全部的存在。

存在與實在

存在與實在
知識學(epistemology)上有表象(appearance)與實在(reality)的哲學問題;對此,不管是中觀學派的「一切皆空」或者瑜伽行派的「萬法唯識」,皆有一定觀點,認為世間一切往往取決於我們自身的認知,相對於事物是什麼,更應留意我們把它看成什麼。事實上,在「一切皆空」或「萬法唯識」的觀照下,未必有「實在」、「實有」可言,最多只能說是「存在」、「存有」。

「無為」

「無為」
「無為」是道家《老子》重要觀念,如《老子》說: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
「為無為,則無不治」(第三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第三十七章)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第三十八章)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第四十八章)
「我無為而民自化」(第五十七章)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六十四章

「後設認知」

「後設認知」
有西方學者把佛教的「正念」稱為一種「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這「後設」(meta)有after之意,跳脫出來站在背後靜觀這一切,依此來理解「正念」。

試論「意業為重」之倫理學特質(六)

解脫層次的價值關懷

  唯心靈淨化,道德才能提昇,這是佛教「意業為重」可延伸的意義。然而,心靈淨化、道德提昇僅是佛教世間層次的關懷,除此之外,佛教更關心出世間超越的解脫;亦即,佛教之修心、淨心不只是此世的行善避惡,還追求彼世超越善惡、非善非惡之終極境界。

新詮或誤讀?

中國征服佛教:建立於新詮或誤讀?
天台宗是中國佛教重要的一支,不只在教理闡釋上有深刻見地,在禪觀修證上亦別具特色,古來有「教觀雙美」之稱。佛教暨佛學中國化、中國佛教之奠立與成形,從天台思想可以看出,在吸收印度佛學的同時,又創造性轉化之。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