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涓滴

印順導師重視「整體的佛教」,因此他認為:「佛教每一階段的聖典,都是代表著時代佛教,成為時代佛教的指導方針。它是佛法在活躍的進行中,適應人類,而迸出智慧的光明,留下了時代佛教的遺跡。」

吾人以為,近代學人或行者所撰述的「法義饒益文章」也可以作如是觀。職是之故,本版將以短篇佛法專論或小品心得分享,提供網友一處「廣學多聞、受用法味」之園地,歡迎網上法友們分享心得或回應討論。

版主林建德教授簡介:

林教授於台大哲學系取得博士學位,任教於佛教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2007年8月~迄今),林教授探索東方哲學暨宗教二十餘年,主要研究方向為佛教思想,並旁及道儒二家、西方哲學,尤其推崇印順長老佛學著述。近來亦關注東方暨佛教思想對現今哲學探討的可能啟發,特別是心靈暨意識問題。現已發表中英論文數十篇,並著有《道與空性:老子與龍樹的哲學對話》、《心識與解脫:對比視域下的佛教心意識理論》等書。歡迎諸位法友進站瀏覽、分享心得、參與討論。個人網址/部落格:http://mind-breath.blogspot.tw/

※張貼前請先詳閱:回應規則 & 張貼方法 ;另也提供文字編輯器,方便使用者文書編輯,請參考文字編輯器各元件說明[Basic版] [Full版]。(法海涓滴版主) 

 

「理一分殊」

「理一分殊」
佛法是因人而存在的,如此相對於佛陀的教導是什麼(或佛法是什麼),自己如何看待佛法(是什麼)亦是一個重要問題。或者進一步說,有三個不同層次的問題:一、佛法是什麼?二、他人如何理解佛法?三、自己又如何理解?

試論「意業為重」之倫理學特質(五)

唯心論傾向的道德觀

  「意業」此詞彙分析,含攝心理(即「意」)和道德(即「業」)兩個面向,而當佛教主張「意業為重」,即顯示心理學與倫理學兩個學科在佛教裡緊密關聯,心識與倫理學乃是佛教思想的兩大主幹。[1]此外,Rhys Davids以《法聚論》(Dhamma-savgani)探討佛教對心理現象的解析、分類,即將書名訂立為「心理倫理學」(Psychological Ethics),[2]亦顯示佛教之倫理價值是建立在心理運作機制的認識下而展開的。此外,Flanagan也表示佛教(如阿毘達摩)對心理的細緻分析,除了是對心理生活的好奇和關注外,同時也是為了苦的滅除,表示佛教心理學最終是供作佛教倫理學之用。[3]  

殊勝法門

殊勝法門
何謂殊勝法門呢?《解深密經》表示《般若經》猶未了義,僅為「五事具足」者說、為「大乘」者說,唯《解深密經》之「顯了相」轉正法輪、普度「一切乘」,才是真了義說。

「人身難得」

「人身難得」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乃佛門常見語,若依「人間佛教」觀點,人在五趣中位居中央──上有享樂天堂,下是極苦地獄,兩旁是畜生與餓鬼,唯人為五趣的中心,乃有情界中「升沈之樞紐」。

試論「意業為重」之倫理學特質(四)

重自律及理性精神

  心的染淨比起人的善惡以及行為的對錯,更不容易被客觀化,但佛教卻更加重視。而此心的染淨之關注,不是宗教誡命式的律令規定,而是自發性道德涵養的提昇;換言之,此重視心靈淨化之道德修養的背後,乃「自律」(autonomy)精神的強調。

阿羅漢會得失智症嗎?

阿羅漢會得失智症嗎?
有佛友問我阿羅漢是否會得「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症又稱為「失智症」,然阿羅漢是佛教中的智者、聖者──「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證得了解脫的智慧,如此既是智者、同時又失智,似乎難以拼湊在一起。

試論「意業為重」之倫理學特質(三)

重德性與心靈之涵養

  法律重約束、懲處外在行為之不當,道德重倫理規約,啟發、引導正確行為之抉擇,而佛教重道德教化,強調的是內心暨意念的淨化。如此之道德教化及規範,不只重視行為對錯,而也關心德性(virtue)問題,如人的善惡、心的染淨等問題。換言之,對佛教而言,心的染淨才是根源問題之所在,因心的染淨才有人的善惡,因人的善惡才有行為對錯之慣性傾向。可知,對於倫理學該關注什麼樣的問題:是「人」的善惡?「行為」的對錯/正誤?[1]──在以上兩個面向外,佛教更關注「心」的染淨,以此追求修行成聖及涅槃解脫的實現。

無明是造業根本

無明是造業根本
佛教以「意業為(最)重」,亦即身口意三種行為造作中,意業是造業中最重的。可知,造業的關鍵取決於人的心念意圖,「故不故意」決定業的品質,這也是佛法處處談「心意識」,強調「修心」的原因。

「冥想心療學」

「冥想心療學」
現代人精神困擾相當普遍,「心病還須心藥醫」,除了觀念思想上的調整,還需要有一定的方法來改善。

試論「意業為重」之倫理學特質(二)

以「正見」為優先

  意念是行為發生的根源,然意念之引發,知見、觀念是首要的,而佛教一直強調正知正見的重要性,如八正道「正見為首」、六度波羅蜜「般若為導」,因此佛教之「意業為重」,以及「自淨其意」,不只是善心的強調,還有慧見的重視。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