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法如何跟其他如力學﹐相對論等的“自然法則”區分﹖

佛教的緣起論通有情與無情,但以「有情的緣起」為中心

  1. 印順導師《中觀論頌講記》p.7:
    「緣起」是佛法不共世間的特質
    有外道問佛說什麼法,佛就以「我說緣起」,「我論因說因」答覆他。這是佛法的特質,不與世間學術共有的,佛弟子必須特別的把握住他。
    佛教的緣起論,是以有情的緣起為中心
    緣起是因果性的普遍法則,一切的存在,是緣起的。這緣起的一切,廣泛的說:大如世界,小如微塵,一花一草,無不是緣起。扼要的說:佛教的緣起論,是以有情的生生不已之存在為中心的。佛說緣起,是說明生死緣起的十二鉤鎖。
    緣起的定義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即緣起的定義。
    緣起的內容
    「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純大苦聚集。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純大苦聚滅」;這是緣起的內容。
  2. 《中觀今論》p.59 - p.60:
    《阿含經》的緣起說
    佛法以有情的生死相續及還滅為中心,所以經中說到緣起,總是這樣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乃至純大苦聚集」。「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阿含經》說緣起,雖多從有情的流轉還滅說,實則器世間也還是緣起的。
    部派的緣起說
    阿毘達磨論中說四種緣起,即通於有情及器世間。
    龍樹《十二門論》的緣起說
    《十二門論》也說內緣起與外緣起:內緣起,即無明緣行等十二支;外緣起,即如以泥土、輪繩、陶工等而成瓶。可知緣起法,是通於有情無情的。
    龍樹《大智度論》的緣起說
    依《大智度論》說:不但內外的有為法是緣起的,因待有為而施設無為,無為也是緣起的。這樣,凡是存在的因果、事理,一切是緣起的存在;離卻緣起,一切無從安立。
  3. 三種十二緣起:凡夫、二乘、佛菩薩
    《大智度論》卷80〈釋無盡方便品第67〉又提到十二因緣有三種:

    「說十二因緣有三種:
    一者、凡夫:肉眼所見,顛倒著我心,起諸煩惱業,往來生死中。
    二者、賢聖:以法眼分別諸法,老、病、死心厭,欲出世間。求老、死因緣由生故,是生由諸煩惱業因緣。…是故知煩惱為生因,煩惱因緣是無明,……但滅苦故,入於涅槃,不究盡求諸苦相。
    三者、諸菩薩摩訶薩:大智人利根故,但求究盡十二因緣根本相,不以憂怖自沒。求時不得定相,老法畢竟空,但從虛誑假名有。」
    (大正25,622a27-b14)

    凡夫的十二緣起(流轉門)
    緣起有「流轉門」與「還滅門」。凡夫未能體悟無我,因無明而有行,因行而有識,乃至生、老死,順著十二因緣的流轉門而輪迴不息。
    二乘的十二緣起(還滅門)
    二乘人能知緣起的「還滅門」,因無明滅而行滅,因行滅而識滅,乃至生、老死滅而得解脫入涅槃。
    大菩薩的十二緣起(深悟十二因緣法自性空)
    大乘菩薩更進一步,不但能了知緣起的還滅得解脫,更能知十二因緣法的體性是空的,如《般若心經》所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大正8,850c10-11)點出了無明乃至老死,一一法都是無自性、畢竟空;無明滅到老死滅,也是無自性、畢竟空。
  4. 總之,佛教的緣起論,雖有內緣起與外緣起,但還是以「有情的內緣起」為中心。若偏向外緣起,未能體會「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的話,可能只是「凡夫流轉門」的緣起而已。
Taxonomy upgrade ext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