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性種性」與「習種性」,可參見導師《如來藏之研究》(p.199 - p.206)「第七章,瑜伽學派之如來藏說,第二節,瑜伽唯識學的如來藏說」,其中除了提到經論出處之外,還討論了一些異說。有興趣的人可以進一步研讀。
- 《瑜伽論•本地分》,《莊嚴經論》,立本有的本性住種性,而《攝大乘論》,立種子從熏習而有的新熏說。(p.200)
- 唯識學對出世無漏法的生起,有本有說、新熏說二流(《成唯識論》綜合而加以會通),而都是以種子為種性的,約不定種性而說會三歸一的。(p.202)
- 與《攝大乘論》相契合的,是《瑜伽師地論》的〈攝決擇分〉,如卷52(大正30•589a-b)說:「諸出世間法,從真如所緣緣種子生。」(p.202)
- 一切眾生本有無漏種子,而無漏種子非虛妄分別識自性,多少還有本有如來藏的形跡。也許為了這樣,《瑜伽論•攝決擇分》,《攝大乘論》改取了新熏說。但新熏無漏種,是「法界等流聞熏習」,「真如所緣緣種子」,「真如種子」,與法界及真如,有了不可離的關係。(p.205)
- Printer-friendly version
- 11416 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