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已斷欲界的五下分結了嗎?

所謂五下分結,是:1、欲貪,2、瞋恚,3、有身見,4、戒禁取見,5、疑。其中「有身見」(薩迦耶見)是凡聖的主要差別。佛典中確實有提到梵天斷五下分結,證三果阿那含的記載。但導師僅從梵王的淨行與慈愛精神相合的觀點來說「印度的大梵天,與基督教的耶和華相合」,並沒有明白說基督教的耶和華也是斷五下分結的三果阿那含。

總之,「色界初禪天」與「斷欲界五下分結的阿那含」並不相同。

補充:《新約》與《舊約》中的耶和華

  1. 在佛典中,就我目前看到的資料,梵天有「慢心」,但還沒看到「起瞋心要毀滅他人」的記載。(如其他人有看到,請告訴我們)
  2. 《舊約》確實有欲毀滅眾生的說法;如:《我之宗教觀》p.181引《舊約》(創六•7)云:「耶和華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又《成佛之道(增註本)》160 - p.161云:神教說:『上帝愛世人』,我想在他們想像中的上帝,這話是對的。因為愛極了,所以會恨到極點,如洪水為災,幾乎使人類與動物絕了種(見《創世記》)。這是『上帝愛世人』的最好事例,因為有愛就有瞋,愛與瞋是難得分離的。
  3. 我對《聖經》沒有深究,聽福嚴佛學院廣淨法師說:《舊約》重在救度以色列人,《新約》則不限於以色列人。且《舊約》確實有欲毀滅眾生的說法,但《新約》多強調博愛。(請對這方面有研究的法友多補充)
  4. 《成佛之道(增註本)》p.11說:「印度的大梵天,與基督教的耶和華相合。梵王的淨行──克制世俗的情欲,與慈愛精神,原是可稱讚的。」導師此處說「印度的大梵天,與基督教的耶和華相合」可能是從《新約》的角度來談。如果是《舊約》中描述耶和華之風格,導師可能不會將耶和華與大梵天相比擬。
  5. 檢閱《成佛之道(增註本)》p.11原文如下:

    由於大梵天心「依」憍「慢」而「住」,不免引生狂謬的知見,以為天地由他而創造,人類由他而出生。他生存一較長的時間──一劫半,便向他的臣民宣說:自己是常住不變,無始無終。印度的大梵天,與基督教的耶和華相合。梵王的淨行──克制世俗的情欲,與慈愛精神,原是可稱讚的。可惜狂慢的邪說,奴視一切,成為信我者生,不信我者滅亡的大獨裁者。一神教的邪毒,泛濫世界,成為罪惡的一大根源。試想:如不是誇大狂,增上慢,這位流轉生死苦海的大梵天王或耶和華,憑什麼說創造萬有呢?憑什麼說常住而無始無終呢?

    《成佛之道》此處提到與基督教的耶和華都有慢心,但此處說的「一神教的邪毒,泛濫世界;信我者生,不信我者滅亡」,會不會是指後來激進的基督教徒而言?如果《新約》中的耶和華真是與色界梵天相合的話,或許是有慢心,但還不至於任意起瞋心吧。容日後再考。也請有研究的法友提供寶貴意見(註)

Taxonomy upgrade ext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