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th in Mind - Fri, 2017-06-02 22:28
真空妙有 vs. 幻空假有
「真空妙有」是中國佛教常說的一句話,顯示出中國佛教的特色。
事實上,印度佛教不太說「真空妙有」,而卻多說「幻空假有」,亦即「空」是「如幻似化」(「有」是「假名施設」),「空」最佳的形容詞當是「幻」,一如《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夢幻泡影、如露如電,指出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假(名)有。
然而,「聞畢竟空,如刀傷心」,一切法無常、幻化、非實、假有等,一般人如何輕易接受?
因此相對於「幻空」,中國佛教說「真空」,意味著即便談「空」,亦也要「真實不虛」;同樣的,中國佛教不習慣或不歡喜印度佛教談「假有」、「幻有」,而以「妙有」來取代之,「妙」字成為中國佛教重要詞彙(如「六妙門」),而這應和道家之重「玄妙」有關,如《老子》首章說「觀其妙」、「眾妙之門」。
因此相對於「幻空」,中國佛教說「真空」,意味著即便談「空」,亦也要「真實不虛」;同樣的,中國佛教不習慣或不歡喜印度佛教談「假有」、「幻有」,而以「妙有」來取代之,「妙」字成為中國佛教重要詞彙(如「六妙門」),而這應和道家之重「玄妙」有關,如《老子》首章說「觀其妙」、「眾妙之門」。
總之,相對於印度佛教談「幻空假有」而重於「破」,中國佛教之「真空妙有」卻強調「立」。從這些字詞使用的細微差異,或可看出中、印佛教各自的特點。
Comments
真空妙有 vs. 幻空假有
這種論述將假有/妙有,幻空/真空混為一談.根本是大搞烏龍
也就是說, 將有為法和無為法 混為一談,完全搞不清:
1. 無為法 不從緣起
2. 有為法 是從緣起
「幻空假有」是屬於有為法,是從緣起
「真空妙有」是屬於無為法,不從緣起
﹋﹋﹋﹋﹋﹋﹋﹋﹋﹋﹋﹋﹋﹋﹋﹋﹋﹋﹋﹋﹋﹋﹋﹋﹋﹋﹋
《楞嚴經》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能立世間的這個「空」是從迷妄而起,故屬於有為法
所以「幻空假有」是有為法,從因緣生
﹋﹋﹋﹋﹋﹋﹋﹋﹋﹋﹋﹋﹋﹋﹋﹋﹋﹋﹋﹋﹋﹋﹋﹋﹋﹋﹋
《大般涅槃經》斷一切有為之法。出生一切無漏善法。
《入楞伽經》 第一義無物
《大方等大集經》第一義者名無眾生。
佛經說, 第一義空無物,無眾生。故可稱為真空狀態
斷除一切有為法後 才得以進入真空。所以真空與世間有為法猶如水火 不能相容
但真空卻能引出無為妙有;
也就是說:「幻空假有」被消除後,才會有「真空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