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search
Login links
Login
Register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toggle
Main menu
法音宣流
佛典故事
導師著作答客問
法海涓滴
聞思隨筆
網路讀書會
佛法討論區
Secondary menu
佛學問答集
網路芳鄰
關於我們
檔案下載
公告事項
You are here
Home
»
「印順學」推廣研究之向前邁步
DR
「印順學」推廣研究之向前邁步
Breath in Mind
- Mon, 2022-05-16 06:26
「印順學」推廣研究之向前邁步
清德法師的大作《當代佛教戒律新詮
──
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的戒律思想》問世,此可說是「印順學」發展的一件大事。法師長年投身印順導師思想的宏揚,尤致力於《成佛之道》的介紹導讀,我與法師即結緣於「成佛之道研習營」(至今已舉辦十八屆)。相對於福智團體在各地帶領《菩提道次第廣論》的讀書會,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以白話文寫成,在觀念與法義亦有勝場,是以清德法師發心帶動此書的研討,每年舉辦研習活動(目前因疫情而暫停),凡事親力親為並自編教材講義,期能如《廣論》一樣,讓《成佛之道》讀書會在全台灣乃至華人世界遍地開花。
清德法師早年就讀中華佛學研究所,跟隨聖嚴法師撰寫《印順導師的律學思想》作為學位論文,其後則出版成冊;今在過往的研究基礎上擴編展開,而有此書之集成。忝為在家白衣弟子的我,又非以律學為研究專家,對於佛教戒律的相關問題實不容置喙(尤其是出家戒);然自許為印順佛學的愛好者、追隨者,任何導師思想的研究都是我所感興趣的,同時也是職責所在。
不管是法義思想的詮釋論述,或者歷史文獻的考證研究,印順導師皆著力甚深;不僅如此,對於戒律相關的制度問題,心中亦有理念願景,如在〈人間佛教要略〉指出人間佛教的理論原則是「法與律合一」,認為「導之以法,齊之以律」是佛教修行的理想;佛陀入滅除了囑咐弟子「以法為師」,亦要「以戒為師」
──
「所說經戒即是汝護」、「所說法戒即汝大師」,戒律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印順導師心繫著「復興佛法,利濟人群」,佛教制度的重整是其中一大環節,無論對己之戒行清淨,或者對人之倫理規範,顯示人間佛教之重視身心修持,此倫理規約的
整體檢視
、全盤反思,當也相應於太虛大師三大革命當中的「教制革命」。
淺見以為這本以戒律為主的著述,可視為是「印順學」推廣、研究的向前邁步,或可和性廣法師的《人間佛教禪法及其當代實踐
──
印順導師禪學思想研究》相互輝映,各聚焦印順導師在戒律與禪定的探究成果,顯示他老人家在學術研究與教義開演外深切的修行關懷。
全書分為「戒律德行」、「研律對比」、「興革傳承」三篇,分具通俗性、學術性以及應用性三個向度。在戒律德行的通俗性上,回歸佛法以生命解脫作為終極關懷,當中不離戒律與智慧的實踐,尤其戒律更是修行解脫的基礎,而此德性涵養、德行踐履,不僅限於佛教,也是儒家所重,人間佛教之「人菩薩行」即以「十善」為佛法修學的起點;整體而言首篇概括式介紹佛法根本以及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的思想要義,予人深入淺出的通俗理解。在研律對比的學術性上,不只比較印順導師與日本著名學者平川彰對律藏研究的不同看法,也對比其有別於傳統佛教的律學觀點,標示「和樂清淨」的僧制理想,以及論述印順導師之於歷史上戒律歧見的獨到詮解。在興革傳承的應用性上,探討印順導師對中國佛教制度興革的省思,以及論述昭慧法師在律學與佛教倫理學的特見,此從古典戒律學延伸到當今佛教倫理學,兼顧理論與實踐、傳統與現代,亦見「印順學」薪火相傳之創新開展。
值此出版之際,得知清德法師近來身體微恙,然操持著為法的堅定道心,以及弘揚印順佛學的虔敬心意,「仰三寶力撐危脆身」,一路走來猶念茲在茲;過程中雖含辛茹苦,但相信他的內心是法喜充滿的。最後,祈願本書出版利樂一切有情眾生,佛法智慧暨印順導師思想甘露普霑、如日高照!
Tweet Widget
Share on Facebook
Facebook Like
Log in
or
register
to post comments
2296 reads
Navigation
HELP
Search
Contact
新增內容
Recent posts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Accelon 2017 可全文檢索)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CBETA Online 版) [
全文檢索說明
]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光碟
[
來源網站
]
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CBETA 光碟,包含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
導師著作參考書目標示格式
書籍版本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V5.0 版
Recent comments
還是以楞嚴咒為主比較好
1 week 14 hours ago
再討論龍樹之「受假」
1 week 2 days ago
識緣名色 名色緣識
1 month 17 hours ago
「中本般若」中「三假」之辨釋
2 months 2 days ago
諸業不失壞之討論
2 months 1 week ago
不是清淨依他分,是依他清淨分
2 months 1 week ago
願大家能以「如實、柔軟、慈心」的「正語」態度進行討論
2 months 2 weeks ago
「六識論」非出自原始佛教?
2 months 2 weeks ago
印順導師的見解完全符合經典的教導
2 months 2 weeks ago
「六識論」非出自原始佛教
2 months 2 weeks ago
法音宣流
大智度論要義 253:四諦、三法印、一實相印
大智度論要義 252:念法:念佛所說教法及法義
大智度論要義 251:三法印與一實相印
大智度論要義 250:三法印
大智度論要義 249:解脫知見的意義
大智度論要義 248:稱名念佛,念佛的十種名號
大智度論要義 247:念佛:四種念佛法門
大智度論要義 246:大乘的四無量心
大智度論要義 245:《金剛經》說「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的真義
大智度論要義 244:凡夫、二乘、佛菩薩行四無量心之差別
1 of 26
下一頁 ›
more
佛典故事
佛典故事 213:身口精進為少,意精進為大
佛典故事 212:少布施,得大果報
佛典故事 211: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
佛典故事 210:為何菩薩心生隨喜,能勝二乘布施
佛典故事 209:有人作功德,見者心隨歡喜,名為隨喜
佛典故事 208:知音聲念念生滅,讚毀不異
佛典故事 207:周利槃陀迦擦鞋悟道
佛典故事 206:比丘聽佛說往昔生死積骨如山而悟道
佛典故事 205:得無生法忍時斷盡煩惱,成佛時斷盡習氣
佛典故事 204:佛與二乘為何習氣有斷盡、不斷盡之別
1 of 22
下一頁 ›
more
導師著作答客問
請問導師論定「眾生『個體』之因」有無經證?
請問老師可否舉「修習觀慧」之例證?
請問經部師認「無為是無」的謬見,是以無常滅為性空寂滅?
請問解深密經與妙智經之判教,何以皆屬旁流?
大毘婆沙論解釋發智論,認為「以五根為世第一法」「以五根為但心所」等語,請問是何意也?
「入無餘涅槃,不能說有說無」等,請問出自何經?
經上說:「不壞色故觀色無常」,請問「不壞」之真意為何?
雜阿含第四八經,說明以緣起離三際見等,似為46經之誤。
請問上下黃底部分內容是否不符
佛所證的法是自然法非人格法是何因?
請問如來、如解、如說之真義為何?
請問「虛雲老和尚舍利塔碑銘」之源由?
「歸宗有在」,是先歸在「有」,再引入空?
導師怎麼知到這種入定表演是屬於初禪定?
「將差別去說理」;「將平等去說事」的例子各有何?
修行未得不退轉,恐仍將隨業輪轉,或上或下,甚可畏佈?
請問佛法概論P11八正道實虛線各表何義 感謝慈悲開示
關於部派對涅槃解說之評述
「住持佛法」的真意為何?
內地以真我體驗為最高法門者係指何而言?
僅學會口呼「一起向上排班」即能稱之為「律師」云云,是過於浮氾了?
「空中無色」如何能於「一切空而能建立一切因果罪福、流轉還滅」?
「經部非無論,但不以為佛說,不以為權證」之真義指何?
空假名、不空假名、假名空之圖示正確否?
空假名不空假名假名空三者之簡表分析正確否
‹ 上一頁
3 of 14
下一頁 ›
more
法海涓滴
「三淨肉」背後的倫理思維
德福一致與善惡報應
追求學問的出世間價值
被動式正念
「佛心師志」
治病 vs. 止痛
捐款致富
「痛而不苦」
正直良善
「印順學研究中心」
1 of 90
下一頁 ›
more
聞思隨筆
《妙雲集導讀教本》編輯說明
《妙雲華雨的禪思──印順導師止觀開示集錄》自序
佛青會的運作與人間佛教的實踐
人間佛教的推廣教育
正信佛青會之緣起與精神
《清涼簡訊》發刊詞
清涼文教基金會創立之緣起、精神及中心工作
南部法輪班緣起
印順導師「人間佛教」之菩薩觀及道次第初探
人菩薩行的理論與實踐
‹ 上一頁
3 of 8
下一頁 ›
more
New forum topics
калий удобрение купить
請問 金剛經 第八章 依法出生分
破斥印順法師之涅槃說
《空之探究》裏的這段經文出處?
諸法「實相」長什麼樣子?
More
User login
Username
*
Password
*
Create new account
Request new password
CAPTCHA
This question is for testing whether you are a human visitor and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Main menu
法音宣流
佛典故事
導師著作答客問
法海涓滴
聞思隨筆
網路讀書會
佛法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