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中心 - Fri, 2022-10-14 16:21
佛典故事:《大智度論》除了廣釋《般若波羅蜜經》之外,還藉助許多生動的故事、巧妙的譬喻解說深奧的教理。此「佛典故事」的內容,即是從厚觀法師講解《大智度論》的影片中擷取而成,與大家分享。
- 佛典故事 001:轉念安忍
- 佛典故事 002:勸誡羅睺羅勿妄語
- 佛典故事 003:小徒弟踏師父的背
- 佛典故事 004:你偷了我的蓮華香
- 佛典故事 005:鳥在仙人頭上築巢
- 佛典故事 006:自大傲慢,如盲執燭
- 佛典故事 007:要增長智慧,不要增長煩惱
- 佛典故事 008:《佛說犢子經》
- 佛典故事 009:讚歎供養而不喜
- 佛典故事 010:速斷惡如除毒蛇,速修善如鑽木取火
- 佛典故事 011:什麼是一百分(觀德莫觀失)
- 佛典故事 012:多集所長,勿護所短
- 佛典故事 013:養成好的習性會得善報
- 佛典故事 014:佛照顧病比丘
- 佛典故事 015:樹林的葉子有多少
- 佛典故事 016:修福不修慧,大象著瓔珞
- 佛典故事 017:佛無法度無緣之人
- 佛典故事 018:野干詐死,奮力一搏
- 佛典故事 019:鬼子母找幼子,將心比心
- 佛典故事 020:養生如養四毒蛇(《毒蛇喻經》)
- 佛典故事 021:佛頭痛因緣
- 佛典故事 022:孫陀利女毀謗佛因緣
- 佛典故事 023:婆羅門女假裝懷孕謗佛
- 佛典故事 024:提婆達多推石傷佛足因緣
- 佛典故事 025:釋尊被尖刺傷腳因緣
- 佛典故事 026:佛三月食馬麥因緣
- 佛典故事 027:佛背痛因緣
- 佛典故事 028:佛六年苦行宿緣
- 佛典故事 029:釋尊托空鉢因緣
- 佛典故事 030:佛憐憫未來眾生,示現受罪報
- 佛典故事 031:舍利弗還有瞋的習氣
- 佛典故事 032:阿羅漢貪愛與憍慢的習氣
- 佛典故事 033:舍利弗身影覆鴿,鴿感到恐懼
- 佛典故事 034:尸毘王割肉救鴿
- 佛典故事 035:比丘用餐前,先供養好衣服
- 佛典故事 036:忍辱仙人(以慧刀斷三毒)
- 佛典故事 037:一人遇二鬼,爭食而悟道
- 佛典故事 038:須菩提觀空,先見佛法身
- 佛典故事 039:佛為盲比丘穿針
- 佛典故事 040:佛親自供養姨母大愛道尼
- 佛典故事 041:國王守信赴死,持戒圓滿
- 佛典故事 042:菩薩求如意寶珠利益眾生
- 佛典故事 043:菩薩舀乾海水取回寶珠
- 佛典故事 044:釋迦菩薩獨腳以偈讚佛
- 佛典故事 045:釋迦菩薩比彌勒菩薩先成佛
- 佛典故事 046:四人見同一女人,美醜看法不同
- 佛典故事 047:打破如意瓶,寶物皆失
- 佛典故事 048:被毒箭射中,還問東問西
- 佛典故事 049:妄語會關閉生天之門,而打開地獄門
- 佛典故事 050:俱伽離妄語不受勸諫而墮地獄
- 佛典故事 051:借錢不還可以嗎,有四種答
- 佛典故事 052:老女人供養佛臭洗米水得大福報
- 佛典故事 053:龍持戒忍受剝皮之苦
- 佛典故事 054:文殊菩薩無法讓女人出定
- 佛典故事 055:目連以神通測佛聲音傳多遠
- 佛典故事 056:布施食物能得五種福報
- 佛典故事 057:調皮的老比丘尼測試阿羅漢的威儀
- 佛典故事 058: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 佛典故事 059:被誣陷而不怨他人
- 佛典故事 060:如何忍諸惡而不瞋
- 佛典故事 061:小沙彌發大心是否勝過阿羅漢
- 佛典故事 062:功德可以迴向給別人嗎
- 佛典故事 063:噓!你不要跟別人說喔
- 佛典故事 064:點石成金
- 佛典故事 065:聽懂鳥語的人
- 佛典故事 066:長爪梵志與舍利弗
- 佛典故事 067:佛度最後弟子一百二十歲老人
- 佛典故事 068:業力強大,感果之前永不失壞
- 佛典故事 069:善惡業報,如影隨形
- 佛典故事 070:具足好因緣,才能見佛得度
- 佛典故事 071:提婆達多貪著利養而墮地獄
- 佛典故事 072:陽焰,遠看有水,其實無水
- 佛典故事 073:海市蜃樓、陽焰、空谷回音
- 佛典故事 074:若無智慧光,業影常隨身
- 佛典故事 075:誠心念佛能消罪業
- 佛典故事 076:不抽菸、不喝酒會怎樣
- 佛典故事 077:煩惱主要有兩大類:無明、貪愛
- 佛典故事 078:發願不同,果報有別
- 佛典故事 079:佛是醫王,法如良藥
- 佛典故事 080:煩惱現起有三種因緣
- 佛典故事 081:菩薩貴在功德,不在大小
- 佛典故事 082:國王問難,是誰癡狂無智
- 佛典故事 083:趕三點半
- 佛典故事 084:舍利弗的雙親
- 佛典故事 085:舍利弗與目揵連入佛門因緣
- 佛典故事 086:財富五家所共,不如早點布施行善
- 佛典故事 087:三種障礙不能聞法開悟
- 佛典故事 088:一佛無法度盡一切眾生
- 佛典故事 089:未來是否還有很多佛出世
- 佛典故事 090:心染污不淨,見不到佛
- 佛典故事 091:鳥、彌猴、大象敬老尊賢
- 佛典故事 092:怎麼樣才算是真正的布施
- 佛典故事 093:智者知財物無常,能及時布施修福
- 佛典故事 094:舍利弗布施眼珠給乞丐
- 佛典故事 095:不清淨的布施
- 佛典故事 096:不恰當的布施,可能生到畜生道
- 佛典故事 097:恩愛心布施,福不弘廣
- 佛典故事 098:月光太子破骨出髓,醫治病人
- 佛典故事 099:憐憫心布施、恭敬心布施
- 佛典故事 100:布施福德大小,依發心、物品、福田而有差別
- 佛典故事 101:如何布施能讓福報增多
- 佛典故事 102:六牙白象護念獵人
- 佛典故事 103:藉由布施離惡修善
- 佛典故事 104:清淨說法,口中香氣不絕
- 佛典故事 105:爸!那是我的錢耶
- 佛典故事 106:持戒波羅蜜的意義
- 佛典故事 107:老人夜行,忍為戒杖
- 佛典故事 108:釋尊菩提樹下降伏三魔女
- 佛典故事 109:天神請問佛,殺害什麼能得到佛讚歎
- 佛典故事 110:僧眾不聽佛勸誡,爭吵三個月
- 佛典故事 111:寧被愚人瞋,不被聖賢賤
- 佛典故事 112:人被火燒,燒時痛輕,後痛轉重
- 佛典故事 113:颳風下雨,生氣有用嗎
- 佛典故事 114:見他人行善而不隨喜,是魔眷屬
- 佛典故事 115:起惡念是一罪,惱害眾生又是一罪
- 佛典故事 116:真正的精進是斷惡修善
- 佛典故事 117:福德遮罪業,智慧離生死
- 佛典故事 118:福德再大,若無智慧仍無法得解脫
- 佛典故事 119:精進的利益
- 佛典故事 120:即使有福德,也要精進才能得果報
- 佛典故事 121:釋尊鹿王本生
- 佛典故事 122:如何讓精進更增長不退失
- 佛典故事 123:釋尊的精進
- 佛典故事 124:精進不放逸,如捧滿油鉢而行
- 佛典故事 125:三種思惟而起精進
- 佛典故事 126:大膽商人與鬼奮戰不懈
- 佛典故事 127:為了求法,剝皮為紙、刺血為墨
- 佛典故事 128:雉身沾水欲滅森林大火
- 佛典故事 129:太子巧智揭露國師騙局
- 佛典故事 130:釋尊見燃燈佛,得真實精進
- 佛典故事 131:山神的考驗
- 佛典故事 132:沙彌貪香氣,死後為龍
- 佛典故事 133:愛酪沙彌墮蟲身
- 佛典故事 134:王子貪食而命終
- 佛典故事 135:一角仙人本生因緣
- 佛典故事 136:羅睺羅住於母胎六年之因緣
- 佛典故事 137:貪欲的過患及對治方法
- 佛典故事 138:以慈悲心滅瞋恚之毒
- 佛典故事 139:貪睡的過患
- 佛典故事 140:犯錯追悔,常懷畏怖,如箭入心
- 佛典故事 141:疑心重,如站在歧路,難以決擇
- 佛典故事 142:五欲的過患
- 佛典故事 143:貪著五欲如鳥入網,如魚吞鉤
- 佛典故事 144:仙人起貪欲心退失禪定
- 佛典故事 145:比丘得四禪生增上慢,起邪見墮惡道
- 佛典故事 146:喜好辯論,勝者墮憍慢,敗者生憂惱
- 佛典故事 147:良馬譬喻賢人八德成就
- 佛典故事 148:執著善法,如美食雜毒
- 佛典故事 149:利根比丘聽佛說一法而得度
- 佛典故事 150:以小苦替代大苦,凡夫誤以為樂
- 佛典故事 151:牛被雷擊,佛入定不動
- 佛典故事 152:福德與福報的差異
- 佛典故事 153:死期將至,眾樂皆失
- 佛典故事 154:死至無貧富,老少無免者
- 佛典故事 155:釋尊巧度難陀
- 佛典故事 156:釋尊巧度毒龍
- 佛典故事 157:外道多年苦行,不如見佛三天而得道
- 佛典故事 158:修行得果,不看時辰
- 佛典故事 159:僧眾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 佛典故事 160:念僧是修學的良伴
- 佛典故事 161:沙彌雖小,不可輕視
- 佛典故事 162:我欠你債嗎,為何常來我家乞食
- 佛典故事 163:諸善人皆在僧眾中,如萬川歸海
- 佛典故事 164:持戒是眾善的根本
- 佛典故事 165:若執著持戒,如被金鎖繫縛
- 佛典故事 166:兄弟二人悔悟,投金入水
- 佛典故事 167:訶斥慳貪、讚歎布施
- 佛典故事 168:財施與法施之比較
- 佛典故事 169:佛問諸比丘如何「念死」
- 佛典故事 170:聖人身苦心不苦
- 佛典故事 171:佛為何說諸受皆苦,都沒有樂嗎
- 佛典故事 172:婆羅門貪吃白餅,悔不當初
- 佛典故事 173: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 佛典故事 174:大醫與小醫的差別
- 佛典故事 175:四類朋友
- 佛典故事 176:舍利弗不願度百歲老人,佛一度便悟道
- 佛典故事 177:臨終惡念如火如毒,勝百歲行力
- 佛典故事 178:同樣是人,為何業報各有不同
- 佛典故事 179:殺人魔指鬘與鈍根周利般陀伽皆得度
- 佛典故事 180:佛知眾生愛好不同,善巧引導度化
- 佛典故事 181:積習成性,習性難改
- 佛典故事 182:眾生習性不同,佛皆了知
- 佛典故事 183:同樣聽法,三類眾生反應不同
- 佛典故事 184:阿那律肉眼失明卻得天眼
- 佛典故事 185:佛有四無所畏
- 佛典故事 186:如何知曉佛都無怖畏
- 佛典故事 187:佛隨智慧行,身口無過失
- 佛典故事 188:德護欲以毒飯害佛,佛反而滅其三毒
- 佛典故事 189:佛度除糞人尼陀(上)
- 佛典故事 190:佛度除糞人尼陀(下)
- 佛典故事 191:佛修集善法,心無厭足
- 佛典故事 192:佛精進無減,度最後弟子
- 佛典故事 193:佛為何能智慧無減
- 佛典故事 194:佛會罵人嗎
- 佛典故事 195:佛為何罵提婆達多為狂人、死人
- 佛典故事 196:佛為何自己用石鉢,卻不許弟子使用
- 佛典故事 197:佛允許弟子穿著貴價衣嗎
- 佛典故事 198:佛是金剛身,還需要飲食嗎
- 佛典故事 199:什麼是真供養諸佛
- 佛典故事 200:人生如夢
- 佛典故事 201:大慈大悲之特徵
- 佛典故事 202:阿羅漢已斷盡煩惱,但習氣未斷盡
- 佛典故事 203:佛斷盡習氣,於毀譽無憂無喜
- 佛典故事 204:佛與二乘為何習氣有斷盡、不斷盡之別
- 佛典故事 205:得無生法忍時斷盡煩惱,成佛時斷盡習氣
- 佛典故事 206:比丘聽佛說往昔生死積骨如山而悟道
- 佛典故事 207:周利槃陀迦擦鞋悟道
- 佛典故事 208:知音聲念念生滅,讚毀不異
- 佛典故事 209:有人作功德,見者心隨歡喜,名為隨喜
- 佛典故事 210:為何菩薩心生隨喜,能勝二乘布施
- 佛典故事 211: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
- 佛典故事 212:少布施,得大果報
- 佛典故事 213:身口精進為少,意精進為大
- 佛典故事 214:五度增長功德,般若除其著心
- 佛典故事 215:五度如盲,般若為導
- 佛典故事 216:阿私陀仙人為釋迦太子占相
- 佛典故事 217:佛為何要以相好莊嚴其身
- 佛典故事 218:羅頻周比丘福薄,七日乞食不得
- 佛典故事 219:有三種樂:今世樂、後世樂、解脫樂
- 佛典故事 220:布施非即是福,要破慳貪種善根才是福
- 佛典故事 221:眾生福德智慧不具足,故不能得度
- 佛典故事 222:世間萬物都不堅固,皆悉歸滅
- 佛典故事 223:從小孩玩泥土,體悟空的道理
- 佛典故事 224:凡夫造業自己受苦,如作繭自縛
- 佛典故事 225:布施福德優劣之比較
- 佛典故事 226:如何讓布施福德增長
- 佛典故事 227:忍能止怨,怨不能止怨
- 佛典故事 228:失眠的人夜長,愚癡的人生死長
- 佛典故事 229:釋尊出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 佛典故事 230:聽聞佛名,是否一定能得道
- 佛典故事 231:你是善男子、善女人嗎?
- 佛典故事 232:為何有人發願要做菩薩的妻子、眷屬
- 佛典故事 233:妙光菩薩本生
- 佛典故事 234:釋迦菩薩為何惡口毀謗迦葉佛(上)
- 佛典故事 235:釋迦菩薩為何惡口毀謗迦葉佛(下)
- 佛典故事 236:遠離惡口,勸人五德
- 佛典故事 237:如何不退失智慧
- 佛典故事 238:對於無禮加害之眾生,菩薩態度與他人不同
- 佛典故事 239:大迦葉聞琴聲起舞
- 佛典故事 240:目連以神通力無法舉舍利弗衣帶
- 佛典故事 241:熊救濟迷路人,人卻不知恩報恩
- 佛典故事 242:隨喜、迴向的意義
- 佛典故事 243:阿闍世王被授記成佛
- 佛典故事 244:《鹽喻經》:定業、不定業
- Printer-friendly version
- Log in or register to post comments
- 3512 reads